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1.60
折扣购买: 世界莎士比亚研究选编(精)/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ISBN: 9787100172738
杨林贵,东华大学教授,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内外发表莎学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莎学文集10余部。 乔雪瑛,南开大学英美文学学士、硕士、博士,东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研究和英美文学研究。
文艺作品的产生及其传播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作者、作品、读者(观众之于戏剧及影视作品)。如何认识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如何理解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鉴于文学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批评不仅包含关于作品意义的阐述,而且应该探讨作品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并如何在受众中得到接受的。任何写作及其评论都是一种语言交流形式,也是一种话语形式,承载着各种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也渗透着这些内涵所代表的生动多样的观念和认识。要了解作品对于人类文化生活的作用,批评阐释的第四个维度更加重要。这个维度就是三个要素之外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三个要素都处于某种背景或者语境(context)之中,而各个要素后面的大大小小的背景又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文学批评始终围绕作者—作品—读者(观众)这些核心要素以及连接这些要素的语境而展开,探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语境之间层次交错的关系。对于这个复杂系统中各种关系的认识差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个文学批评流派的理论分野。其中尤其是对于语境或者背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20世纪中叶以后的文学批评转向有直接影响。 因为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上的重要地位,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莎士比亚研究直接反映了这种认识观的变化以及文学批评的总体转变趋势,甚至可以说某些批评流派的兴起首先就是从莎士比亚研究开始的,比如,格林布拉特关于莎士比亚及其时代文化的研究开创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