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余瀋(精)/光启文库

学史余瀋(精)/光启文库
作者: 马克垚|责编:齐凤楠|总主编:陈恒//孙逊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2.00
折扣价: 56.60
折扣购买: 学史余瀋(精)/光启文库
ISBN: 9787100182843

作者简介

马克垚,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著有《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封建经济政治概论》,《困学苦思集——马克垚自选集》《古代专制制度考察》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世界文明史》等。

内容简介

他对中国古史的看法有自己的体系。早在1938年,齐先生作《战国制度考》,即指出,“学者于战国制度不肯措意,而此二百六十年间政治社会嬗变之迹遂晦而不明,湮而不彰。”而他认为战国时代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战国时代,诚中国史上,在未与西方文化接触以前,变化最剧烈之时代”。他的《战国制度考》即是对这一论点的全面证明。文章就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社会经济方面,他指出铁器、牛耕兴起于此时,因此生产发展,人口增加,西周时通行的土地天子所有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成立。工商业发达,货币流行,城市兴盛,出现了齐之临淄这样的大城市;在阶级关系方面,他特别强调由于各国斗争剧烈,不得不竟相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的特权, 登录平民中的才智之士。由此平民登上政治舞台,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在政治制度方面,由于君主与平民联合以压抑贵族,君权日张,中国之政治,遂由贵族制而入于君主专制时代。各国诸侯竞相称王以至称帝,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之组织也逐渐建立,全国从分裂走向统一,齐先生在《商鞅变法考》中更明确地说:“考求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演变进化之迹,以为西周制度至春秋中叶以后,已逐渐崩溃。战国之世, 变更益烈,其运动实始于魏,而渐传播于韩、楚、齐等国”,秦国僻处西戎,文化落后,孝公用商鞅变法,始渐发达。齐先生当时还未接触马克思主义,他并未探讨中国历史的分期。但他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化时代的看法,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有关中国史的体系看法。时至今日, 这一看法仍值得史学工作者讨论。 齐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往往能以西方古代历史的情况,加以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如他论井田制,先考出孟子所说的井田乃是实行助法的井田,然后引用西方史实,指出这种井田制就是西方的庄园制度。所谓公田,就是庄园上的领主自营地(demesne),而私田制就是农民耕作的份地。只是这种私田的划分,在西方不如在中国之整齐,在中国如孟子所云是一家有百亩一块的土地,而西方佃农的份地都分割为零散的条田,互相间杂。为了便于理解,齐先生不但详细介绍了西方庄园制度的情况,而且还画图示意。齐先生认为实行助法之井田制乃封建制度下田制之通则,孟子不过将此等制度,加以理想化、整齐化, 虽然直到现在井田制仍然是众说纷纭,但齐先生之说仍是重要的一家之言。 齐先生作《周代锡命礼考》,以为研究中国之封建制度(此时齐先生说的封建制度仍是指封邦建国),虽一时称盛,然对重要的锡命之礼, 却多有未及。此礼不明,则吾人于封建制度绝难了解。他介绍了西方中古封臣对封君所行的臣服礼及这种封君与封臣间相互的权利义务,以为“中国古代锡命之礼,封建之制,虽以典籍散失,文献不足,不能详考, 然大体言之,固与西洋相去不远。”他还写有《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一文,对中、西封建制做了更详细的比较,根据这种比较得出的结论,齐先生进一步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盖人类文化之发展,虽迟速不同,质文各异;然所循之途径,则大致相同。”所以从西洋已知的封建制度,大可以了解中国的封建制度之各种难明之处。齐先生引庄子的话说:“庄生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吾人亦惟有自其同者观之而已矣。”齐先生的比较研究对西方学者很有影响。柯尔本所编《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一书, 其中卜德论中国的封建制度部分,即多根据先生之作,多有征引。 世界史专家马克垚先生数十载的研学积淀之作 1. 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资深教授马克垚先生多年教研积淀之作; 2.本书融教研之经验与怀人之情感、诲人之思索于一体,著述根柢深、出语措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