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巴金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作者: 巴金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巴金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5498878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内容简介

谈我的散文 有人要我告诉他小说与散文的特点。也有人希望 我能够说明散文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不能满足他们的 要求,因为我实在讲不出来。我并非故意在这里说假 话,也不是过分谦虚。三十年来我一共出版了二十本 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还是在我写 第一部小说之前写成的。最近我仍然在写类似散文的 东西。怎么我会讲不出“散文”的特点呢?其实说出 来,理由也很简单:我写文章,因为有话要说。我向 杂志投稿,也从没有一位编辑先考问我一遍,看我是 否懂得文学。我说这一段话,并非跑野马,开玩笑。 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情:一个人必须先有话要说,才想 到写文章;一个人要对人说话,他一定想把话说得动 听,说得好,让人家相信他。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 方法和声调,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完全一样。人是活 的,所以文章的形式或者体裁并不能够限制活人。我 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事先想到我这篇文章应当有什 么样的特点,我想的只是我要在文章里说些什么话, 而且怎样把那些话说得明白。 我刚才说过我出版了二十本散文集。其实这二十 本都是薄薄的小书,而且里面什么文章都有。有特写 ,有随笔,有游记,有书信,有感想,有回忆,有通 讯报道……总之,只要不是诗歌,又没有完整的故事 ,也不曾写出什么人物,更不是专门发议论讲道理, 却又不太枯燥,而且还有一点点感情,像这样的文章 我都叫做“散文”。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叫法似乎把散 文的范围搞得太大了。其实我倒觉得把它缩小了。照 欧洲人的说法,除了韵文就是散文,连长篇小说也包 括在内。我前不久买到一部德国作家霍普特曼的四卷 本《散文集》,里面收的全是长短篇小说。而且拿我 个人的经验来说,有时候也不大容易给一篇文章戴上 合适的帽子,派定它为“小说”或者“散文”。例如 我的《短篇小说选集》里面有一篇《废园外》,不过 一千两三百字。写作者走过一个废园,想起几天前敌 机轰炸昆明、炸死园内一个深闰少女的事情。我写完 它的时候,我把它当作“散文”。后来我却把它收在 《短篇小说选集》里,我还在《序》上说:“拿情调 来说,它接近短篇小说了。”(其实怎样“接近”, 我自己也说不出来。不过我也读过好些篇欧美或者日 本作家写的这一类没有故事的短篇小说。日本森鸥外 的《沉默之塔》[鲁迅译]就比《废园外》更不像小说 。)但是我后来编辑《文集》,又把《废园外》放进 《散文集》里面。又如我一九五二年从朝鲜回来写了 一篇叫做《坚强战士》的文章。我写的是“真人真事 ”,可是我把它当作小说发表了。后来《志愿军英雄 传》编辑部的一位同志把这篇文章拿去找获得“坚强 战士”称号的张渭良同志仔细研究了一番。张渭良同 志提了一些意见。我根据他的意见把我那篇文章改得 更符合事实。文章后来收在《志愿军英雄传》内,徐 迟同志去年编《特写选》又把它选进去了。小说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