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在关系中成长(读懂你的人生脚本)
ISBN: 9787559609595
许皓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台中教育大学咨商与应用心理系助理教授、心理咨询师。长期耕耘于婚姻与家庭治疗训练领域,具有**辅导与咨商学会认证合格咨商督导资格。 随着年岁往上攀爬,皓宜越来越体会到:人们在关系与自我的探寻中,内心所盼所求,不过“真诚”二字而已。所以,她离开咨商专业系所的教学,真诚地回到自己初衷所爱的书写——以一种面对人心的深刻与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笔调温暖而幽默,从自己、父母到周围的人,以及许许多多的关系,写出了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故事,也记录了我们记忆中不同典范的父母亲。
充满挫败感的关系居然令人着迷:逆流而上正是 这种把相反的事物以有意义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建 构出完整的客体关系。——格雷戈里·汉莫顿 有时候我们会遇上一些人——我们欣赏、喜欢的 那些人。 你明明就那么想靠近他,但是当你好不容易鼓起 勇气和他相处时,那些经验却令人感到挫败。 你可能已经事先在脑海中盘算过千百种与他相处 的模样,但偏偏实际接触他的时候却总不如想象的那 样。 你期待与他建立欢欣、亲近、舒适的关系,但他 偏偏为你带来心口不愉快的撞击。 你也许偷偷发过誓:以后再也不要对这个人有期 待,再也不要因为和这种人相处而让自己陷入难过( 甚至难堪)的处境。 但你总是在看到他的时候就突然忘记一切,忍不 住又随着心意朝他的方向前进…… 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只是“爱情”,我们现在 谈的,是一种“逆流而上”的人我关系。 “是是是,我有这种经验。”人群中,一位男士 举手回应我,“我和我老板就是这样,我特别景仰他 ,我研究他的兴趣,想象他可能喜欢什么话题,可是 每当我开口想跟他聊天的时候,他都会说:‘你为什 么要在上班的时候突然问我这些问题。’” “对,有些人就是这样。”另一位女士也举手搭 腔,“你就是对他有兴趣,想跟他交朋友,才会跟他 说话啊!干吗这样冷漠不领情?” “我有*惨的例子。”又一位男士举**着表态 ,“我的朋友没有不领情,但我们谈话起了头以后, 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有一次我好不容易约他去吃饭 ,结果我们居然在餐桌上沉默十分钟,十分钟哪!不 是没话说,是很多话要说,可是一见面就**忘记想 说什么。” “唉……”顿时,你几乎可以听到几十个成年人 一起叹气的声音。 “干吗这样自讨没趣啊!” 让我们先来整理一下这些经验的共通点: “我觉得我们都挺在意这个人的。”**位男士 说,“就像我老板。” “而且我们跟这个人都不太熟。”第二位女士说 。 “不熟,但心理上‘想象’两个人其实会契合。 ”第三位男士说,“结果往往与期待不符。” “还有,虽然和期待的不一样,但这些人实际上 并没有伤害我们。”*后一位男士说。 我把大家说的要点写在白板上,显然句句是重点 :在意。 不太熟。 想象会契合。 不符合期待,却不曾伤害。 “那么一个‘不太熟’的人是怎么引发‘在意’ 和‘想象会契合’的呢?”我问大家。 “因为看过他说的话、做的事。”有人说。他指 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印象与观察”。 “因为和他相处中曾经有过两个人契合的体验。 ”也有人这么说。他指的是一种“偶然但难忘的相处 经验”。 “也有可能,因为不会伤害我们的人并不多。” 嗯,果然是成年人会说出的道理。 “还有一种,因为直觉。”讲此话的人自己先大 笑起来。 “所以显然大家都觉得,虽然这些人让我们感到 挫败,可是他们却具有一种我们可能知道,也可能不 知道的‘意义’。”我帮大家做总结。 “这意义也太虚幻、太没道理了,要怎么找呢? ”有人大声嚷嚷。 在挫败我们的人身上,体会到开心 关于这个“意义”的寻找,心理学上的概念可以 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我们的成长经验中,有两种**的情感: 只要和某些人相处,我们就觉得**兴奋开心, 于是提供这种兴奋感的人,就符合我们内在的“兴奋 性形象”;而这种兴奋的感觉,便潜移默化成为心智 当中“随心所欲的我”。 比如说,小时候带着我们去玩的父母,玩耍那一 刻的欣喜若狂刻画在年幼的心底,让我们想在未来的 生活当中,继续寻找符合这种“兴奋性形象”的人, 体验这种“随心所欲的我”。 但也有某些人,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我们会感* 到被责难的挫败,于是提供这种挫败感的人,就符合 我们内在的“挫败性形象”;而这种挫败的感觉,也 潜移默化成为心智当中“应该要怎样的我”。P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