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儿女英雄传(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ISBN: 9787540341558
文康,清代小说家,满族镶红旗人,道光初年至光绪初年在世,生卒年不详。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他所著的《儿女英雄传》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 白,不再重叙。这部书究竟传的是些什么事?一班什 么人?出在那朝那代?列公压静,听说书的慢慢道来 。 这部书近不说残唐五代,远不讲汉魏六朝,就是 我朝大清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一桩公案。我们清朝的 制度,不比前代:龙飞东海,建都燕京;万水朝宗, 一统天下。就这座京城地面,聚会着天下无数的人才 。真个是冠盖飞扬,车马辐辏!与国同休的,先数近 支远派的宗室觉罗,再就是随龙进关的满州蒙古汉军 八旗,内务府三旗,连上那十七省的文武大小汉官, 何止千门万户!说不尽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 冠拜冕旒”!这都不在话下。 如今单讲那正黄旗汉军有一家人家。这家姓安, 是个汉军世族旧家。这位安老爷本是弟兄两个,大哥 早年去世,止剩他一人,双名学海,表字水心,人都 称他安二老爷。论他的祖上,也曾跟着太汗老佛爷征 过高丽,平过察哈尔,仗着汗马功劳上头,挣了一个 世职,进关以后,累代相传,京官外任都做过。到了 这安二老爷身上,世职袭次完结,便靠着读书上进。 所喜他天性高明,又肯留心学业,因此上见识广有, 学问超群,二十岁上就进学中举。怎奈他“文齐福不 至”,会试了几次,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 不上一名进士,到了四十岁开外,还依然是个老孝廉 。孺人佟氏也是汉军世家的一位闺秀,性情贤慧,相 貌端庄,针黹女工不用讲,就那操持家务,支应门庭 ,真算得起安老爷的一位贤内助。只是他家人丁不旺 ,安老爷夫妻二位子息又迟,孺人以前生过几胎都不 曾存下,直到三十以后才得了一位公子。 这公子生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伶俐聪明,粉 妆玉琢,安老爷、佟孺人十分疼爱。因他生得白净, 乳名儿就叫作玉格,单名一个骥字,表字千里,别号 龙媒,也不过望他将来如“天马云龙,高飞远到”的 意思。小的时候,关煞花苗都过,交了五岁,安老爷 就叫他认字号儿,写顺朱儿;十三岁上就把《四书》 《五经》念完,开笔作文章作诗都粗粗的通顺。安老 爷自是喜欢。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 。接着院考,竟中了个本旗批首。安老爷、安太太的 喜欢自不必说,连日忙着叫他去拜老师,会同案,谒 官拜客。诸事已毕,就埋头作起举业的工夫来。 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的长成,出落得目秀眉 清,温文儒雅;只因养活得尊贵,还是乳母丫鬟围随 着服侍;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 ,就连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无故的出去站站望望;偶 然到亲戚一家儿走走,也是里头嬷嬷妈、外头嬷嬷爹 的跟着,因此上把个小爷养活得十分腼腆:听见人说 句外话,他都不懂;再见人举动野调些,言谈粗鲁些 ,他便有气,说是下流没出息;就连见个外来的生眼 些的妇女,也就会臊的小脸儿通红,竟比个女孩儿来 得还尊重。 那安老爷家的日子虽比不得在先老辈手里的宽裕 ,也还有祖遗的几处房庄,几户家人。虽然安老爷不 善经理家计,仗着这位太太的操持,也还可以勉强安 稳度日。他家的旧宅子本在后门、东不压桥地方,原 是祖上蒙恩赏的赐第,内外也有百十间房子;自从安 老爷的老太爷手里因晚年好静,更兼家里人口稀少, 住不了许多房间,又不肯轻弃祖业,倒把房子让给远 房几家族人来住,留了两户家人随同看守,为的是房 子既不空落,那些穷苦本家人等也得省些房租,他自 家却搬到坟园上去居住。他家这坟园又与别家不同, 就在靠近西山一带。这地方叫作双凤村。相传说,从 前有人见两只彩凤落在这地方山头上,百鸟围随,因 此上得了这个村名。 这地原是安家的老圈地,到了安老爷的老太爷手 里就在这地里踹了一块吉地,作了坟园,盖了阴阳两 宅;又在东南上盖了一座小小庄子,虽然算不得大园 庭,那亭台楼阁,树木山石,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 俗。附近又有几座名山大刹。围着庄子都是自己的田 园,佃户承种交租。 那安老爷的老太爷临终遗言曾嘱咐安老爷说:“ 我平生在此养静,一片心神都在这个地方;将来我百 年以后,不但坟园立在这里,连祠堂也要立在这里。 一则,我们的宗祠里本来没有地方了;二则,这园子 北面,土山以后,界墙以前,正有一块空地,你就在 这地方正中给我盖起三间小小祠堂,立主供奉。你们 既可以就近照应,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 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 。”后来安老爷便谨遵父命一一的照办。此是前话不 提。 传到安老爷手里,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 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就守定了这座庄园, 课子读书,自己也理理旧业;又有几家亲友子弟,因 他的学问高深,都送文章请他批评改正,一天却也没 些空闲;偶然闲来,不过饮酒看花,消遣岁月,等闲 不肯进城。安太太又是个勤俭当家的人,每日带了仆 妇侍婢料理针线,调停米盐。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 望一举成名,不干外事。外头只有几个老成家人支应 门户。又有公子的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 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不但在公子身 上十分尽心,就连安老爷的一应大小家事,但是交给 他的,他无不尽心竭力,一草一木都不肯糟踏,真算 得“奶公子里的一个圣人”;因此,老爷、太太格外 加恩待他,不肯当一个寻常奶公子看待。这安老爷家 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三二十口人,虽然算不得 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与人无患,与世无争,也算得个人生乐境了。 这年正逢会试大比之年。新年下安老爷、安太太 把家中年事一过,便带了公子进城拜过宗祠,到至亲 本家几处拜望了拜望,仍旧回家。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