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4.79
折扣购买: 德里纳河上的桥(波斯尼亚三部曲)
ISBN: 9787532169122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第1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德里纳河的大部分河道是在崇山峻岭间的峡谷和悬崖 峭壁间的深涧中蜿蜒穿过的。这条河所流经的两岸,只有 若干地段才是在较宽的盆地上渐渐变得开阔起来。所以, 河流时而在气候温和的一侧、时而又在两侧,形成了适于 耕作和居住的平原以及起伏的丘陵地带。维舍格勒城就座 落在这样的开阔地上。德里纳河也恰在这里出现了急转弯 ,随后便从布特科悬崖和乌扎夫尼契山形成的深邃峡谷奔 流而下。德里纳河在这里的转弯如此陡急,两侧的山峰如 此峻峭,又如此相距咫尺,竟宛若一块完整的巨石,而德 里纳河水则像是从阴森的墙壁中间冲溢出来的一般。然而 ,这些山峰忽然移开去,遂又形成了一处不甚规则的扇形 地带,从空中俯瞰,其最宽处也不超过十五公里。 在德里纳河宛若从乌黑险峻山巅上一块完整峭壁中间 、以其碧波巨澜泡沫飞溅的磅礴之势汹涌而下的地方,矗 立着一座雕琢精美和谐、拥有十一个大孔的宏伟石桥。从 这座大桥的起始处起,绵延起伏着一片扇形盆地和维舍格 勒小城及其郊区;一座座小村落散布在山坳里;阡陌、牧 场、李园纵横,田间小路、篱笆交错,一片片小树林和一 簇簇稀疏的阔叶林满山遍野。所以,若是从远处遥望,从 白石桥宽大洞孔中倾泻而下的似乎不仅是德里纳河碧绿的 河水,还有那阳光明媚静谧富饶的辽阔大地,以及大地上 的万物生灵及其上方的南部天空。 小城的中心,连同市场、摊档都位于河流右岸紧靠大 桥的地方,部分在平原,部分在小丘上。大桥的另一端, 即沿河流左岸,绵延着马卢希诺平原,还有分布在通往萨 拉热窝公路两侧的郊区。因此,大桥不但把萨拉热窝公路 的两端连接,而且也把小城和它的郊区通通衔接了起来。 其实,所谓“衔接”,就如同说——太阳早晨升起, 以便人们能够看见自己周围的世界,做他们所需要做的事 情;而晚间落下则是为了人们能够睡眠,能够在日间劳作 之后得以休息——一样恰如其分。因为像这座大石桥这般 无比精美的重要建筑物,即使在一些十分富庶繁华的城市 也并不多见。(过去曾有人说:“奥斯曼帝国总共只有两 座这样的建筑物。”)这座大桥是德里纳河整个中上游流 域常年不断唯一可靠的通道,也是连接波斯尼亚与塞尔维 亚,再经由塞尔维亚进而连接土耳其帝国其他地区直至伊 斯坦布尔的这条大道必不可少的纽带。不过,像小城及其 郊区这一类位于交通枢纽和重要大桥两岸的居民点,历来 都注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所以,这里也同样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桥两侧 渐渐盖起了一幢幢房舍,居民点随之日益增多起来。小城 依赖大桥生存,也依赖大桥成长壮大,好像依赖它自己生 机勃勃的根一样。 (为了认清并充分了解小城的面貌及其与大桥之间关 系的性质,必须知道城里还另有一条河,也还另有一座桥 ,就是尔扎夫河和河上的木桥。在小城边上,尔扎夫河汇 入德里纳河,所以,小城中心,连同它的主要部分都在这 一大一小两条河汇流处的沙质尖楔地带,而分散的郊区则 位于两条河流的岸畔,即德里纳河的左岸和尔扎夫河的右 岸。这是个水上小城。不过,虽说还有另一条河流和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