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53.40
折扣购买: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精)
ISBN: 9787108047052
陆键东,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月18日,有一个人将陈寅恪这个名字带进了这 次会议。他 的发言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几千里之外的陈寅恪的关注 ,而且当陈寅 恪作为某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时,这个名字便具有 了一种不可忽 略的意义。 这个人就是冯乃超。 当冯乃超以中共广东省高等学校委员会书记的身 份参加会议 时,他一定有很多发自内心的感想。一个多月前,他 随郭沫若访问 了日本,直到1955年的12月底才回到中国。两个星期 后便参加了 这个历史性的会议。 这位曾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担任过中国左 翼作家联盟负 责人之一、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的代表,身份显然要 比副校长一职 特殊得多。他随访日代表团乘船返抵上海时,曾与郭 沫若应毛泽东 之召立即赶赴杭州晋见最高领袖,所谈内容无人知晓 。 冯乃超为人的平和以及他是知识分子出身这一层 ,使他成为校 方能与陈寅恪接触的极个别负责人。陈寅恪晚年深居 简出,极少待 客,冯乃超能不时上陈家走动,并受到礼待,这是很 不容易的事。 唐筼曾对冯乃超有这样的评价:“冯副校长虽是个老 党员,但倒是 个念书的。”一句“倒是个念书的”,不仅揭示了冯 乃超的气质,也 显示了陈家交朋的取向。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冯乃超作了精彩的发言。 他的发言被 印成会议文件。数十年后,我们透过文件得以知道当 年的一些情 景。冯乃超说,“知识分子的政治情况在今天说来, 已经有了根本 性的变化,我们不仅是应该而且完全可以争取、团结 、改造他们 的绝大多数。”接着,冯乃超举了陈寅恪作例子:“ 落后的和思想 上反动的知识分子能否争取和使用呢?我们认为还是 可以的。中 山大学有一个老教授陈寅恪,解放以来他在思想上一 直是和我们 敌对的,而且还写诗讽刺过我们。去年中国科学院聘 他任职,他 表示:任职可以,但不谈马列,不干政治。直到去年 初我们展开 对胡适的思想批判的时候,他还说某些教授是‘一犬 吠影,十犬 吠声’。但是,这次聘请他参加全国政协,他便答应 下来了。像这 样顽固的人,也可以争取过来……像陈寅恪,中央数 次指示要耐 心争取他。” 毕竟是对自家人说话,1928年入党的冯乃超,将 他很熟悉的 陈寅恪列为“思想上一直是和我们敌对的”一类,反 映出很深的时 代烙印。知识分子出身的冯乃超尚且从心底里并未将 陈寅恪看成是 “一条战线的人”,不由人感叹中国知识分子的多灾 多难,与从未被 视作“一家人”有很大的关系。 日后前中大副校长在北京告状碰了钉子一事也有 了谜底,因为“中央数次指示要耐心争取他(陈寅恪) ”。 令人可惜的是,1975年离开中山大学回到北京的 冯乃超,晚 年着重回忆“左联”、鲁迅及郭沫若的生平,1983年 以八十三岁高 龄去世,他带走了许多关于陈寅恪的生平事迹以及一 些历史内幕。 冯乃超发言后的第三天,也即1月20日,毛泽东 到会讲话。 毛泽东强调了党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领导,强调了知 识分子改造思 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说了一番日后被广泛引用 的话:我们现 在要进行的是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就是要革没有文 化、愚昧无知 的命。 会议在同一天结束。 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知识分子 问题的指示》,宣告了知识分子政策已成为一项关系 到新中国建设 成败的重大政策。这个《指示》的主要内容基本来自 1月份提交讨 论、修改的“草案”。其中最具分量的一句话是:“ 目前我国高级知 识分子有十万人,这同我国不相称,全党要急起直追 ,不断培养专 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在制定十五年远景计划、第 二个五年计划, 以及五六、五七年度计划时,要把此问题放在重要地 位。” 但《指示》同样有两条不太为人留意的强调:其 一,经过实践 和理论的学习,继续改造知识分子;其二,纯洁知识 分子队伍,肃 清暗藏在知识界中的反革命分子。 这个春天毕竟很美好,中华民族开始懂得怎样才 能走上现代化 强国之林。这个春天也很罕有,1956年的国力比起七 年前真有天 壤之别。七年医好连年战争的创伤,比起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战败国 用十年二十年时间腾飞的历史,丝毫也不逊色。中国 历代王朝所冀 盼的“民意、人心、国运”这些最辉煌的场景,在这 个已经扑面而 来的春季,全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呈现了。P155-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