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宁远之战
ISBN: 9787205104641
田亮,女,籍贯辽宁沈阳,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主攻方向为明清史。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现任初中历史教师。
一、万历登基 万历帝朱翊钧,十岁登基,五十八岁病死,做了四十八年皇帝。这四十八年可以分作三个时期:万历元年(1573)至十二年(1584)为初政时期,因为年龄小,不掌实权;十二年(1584)至二十八年(1600)为亲政时期;二十八年(1600)至四十八年(1620)为怠政时期。万历帝怠政,长达二十余年,致使中枢瘫痪、党争不断、国库拮据、边务废弛,尤其是造成辽事大坏,使辽东努尔哈赤乘机崛起。 下面我们具体来讲。 隆庆六年(1572)五月,穆宗病危,临终前召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入宫,将十岁的太子朱翊钧托付给他们,不久溘然长逝。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改元万历。 十岁的太子成为新的皇上,冯保可谓扬眉吐气,他要好好治一治高拱。 原来,冯保本来在内宫仕途上一帆风顺,很快被隆庆帝擢升为秉笔太监。后来,掌印太监出缺,冯保认为非自己莫属,不料首辅大学士高拱偏偏在皇上面前举荐了平日他最瞧不起的陈洪,后又推荐了孟冲,冯保气得要命。他认定这是高拱故意给他难看,好在皇上短命,他因自幼是太子的玩伴,因此与皇后、李贵妃过从甚密,故而随着太子的登基,他也一下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冯保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言善辩的口才,与高拱展开了一场暗中较量。他向皇后及李贵妃推荐张居正,贬低高拱,又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升为掌印太监铺平道路,讨得了皇后及李贵妃的欢心,她们对他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太子朱翊钧继承帝位后,改年号为万历。在冯保的左右下,张居正得到重用,而高拱明显地感到内宫对他不信任,于是他决定和冯保决一死战。 冯保顺利地当上了掌印太监,又兼东厂督主,可谓宫内宫外大权在握,因此他根本不把高拱放在眼里。张居正目睹冯高二人的争斗,预感到朝廷要有一场暴风雨。他决定不去参与,顺其自然,以静制动。 终于,冯保抓住了高拱的一个把柄。高拱在内阁曾对同僚们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深知,这句话足以扳倒高拱。 这天一上朝,就见御前太监跨前一步急急宣布:“两宫太后和皇上有特旨在此,文武群臣细听着!” 接着,由冯保展旨,高声诵读:“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行皇帝宾天之先,召内阁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授遗嘱曰:‘东宫年少,赖尔辅导。’无乃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威逼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真如晴天霹雳,高拱又羞、又怒、又恨、又急,从脚下到头顶渗出阵阵冷汗,差点儿没昏过去。 高拱被罢了官,高仪不久也作古,剩下张居正一人独守文渊阁,一身挑起了首辅的重任。 皇帝年幼,他的教育问题成为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头等大事。张居正深感教育好一个皇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于是他自己毅然肩负起教育小皇帝的责任。他每日除安排好功课外,还专门为万历帝讲解经史;将每日早朝改为每旬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时间均安排给万历攻经读史;又请李太后移居乾清宫,让其与万历同住,以便朝夕照护,调理管束。 万历读书的地方叫文华殿,坐落在紫禁城东部,为历代皇帝就读省事之处。 十岁的万历帝,尽管已身为人主,心则终属童稚。他爱玩、爱闹,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可当了皇帝,一切由不得他了。严厉而令人敬畏的张居正先生不仅亲自为他讲解经史,而且还为他任命了五个讲经说史的老师,两个教书法的老师,为他编订了厚达一尺多高的讲义。每日上午,他要学经书、书法、历史。吃过饭后的时间他本可以自由支配,却仍不敢懈怠半分,因为李太后和冯保叮嘱他要温习功课,第二天必须把所学的内容背诵出来。如果准备充分,背书流利,张居正先生就会颂扬天子圣明;如果背得结结巴巴或读出别字错字,张居正便会以严师的身份加以训斥,使他感到诚惶诚恐。 小皇帝对张居正,也是非常尊敬,从来不称名道姓,而是称“先生”,所下的诏令,凡提及张居正时,都写“元辅”。 万历朝的前十年,政府在张居正的领导下,面貌焕然一新。张居正在政治上推行考成法: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与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巡抚、巡按考察地方官员。这样一来,内阁成为政治运转的中轴,而吏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经济上,张居正实行清丈田粮、推广一条鞭法,结果清查出了大量的隐匿、遗漏田地,在税收上则将一切徭役折银,按丁、粮加以摊派,简化了税收的条目,也改变了过去赋役不均的状况。这一切举措,又都是在小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对于明王朝的经济状况有非常大的成效。户部管辖的太仓库的收入,从隆庆时期的每年200万银两左右升至万历初年平均每年三四百万两,京师粮食的储量也往往是隆庆年间的三倍左右。这一切,都是张居正的功劳。 只不过,张居正也许忘了,十年间,除了国家财富的激增之外,小皇帝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皇帝了,而是一个成长为近二十岁的青年。在他年轻的心中,除了有对张居正的感激之外,是否也有无法施展自己身手的遗憾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要成为大权独揽的真正皇帝,万历小皇帝就必须摆脱张居正的影响。这样的契机直到万历十年(1582)才姗姗来迟。当初的万历小皇帝,此时已经是大婚四年的青年。 一场宁远之战,拉开了明清格局呼唤的序幕。为何明朝会败给后金,本书带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