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杂记

天台山杂记
作者: 庞国斌
出版社: 方志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天台山杂记
ISBN: 97875144358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木兰诗》多角度赏祈 《木兰诗》是南北朝中最杰出的作品。它歌唱女英雄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劳动人民中有广泛的影响。老 百姓说起花木兰,总是津津乐道,比如:打仗结束后元帅 要把女儿许配给木兰,走到木兰家,方知木兰是女的,最 后由木兰做主,把元帅之女介绍给木兰弟弟……暑假前, 我校也放过河北梆子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是以《木 兰诗》改编成的。《木兰诗》又被选进了中学课本。可见 此诗影响之深远和教育意义的重大了。 下面准备从四个方面来浅谈《木兰诗》,与大家共同 欣赏: 1.“关山度若飞”——用复叠和排比进行渲染,想象 丰富。 2.“唧唧复唧唧”——叠字的妙用。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谈谈南朝与北朝 文风的异同。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的思想意义和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关山度若飞”——用复叠和排比进行渲染 ,想象丰富 木兰代父从军走万里,迤逦起伏、绵绵不断的一座座 关山在女主人公的眼前掠过去,女主人公骑着马,像飞一 样……这五个字渲染了木兰为了保卫祖国,恨不得一下子 跨到战场的焦急心情,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木兰挥 长鞭御战马的英姿,嘶鸣的战马奔跃向前的“动”与巍巍 关山的“静”的对比映衬,给人印象鲜明。 这首杰出的民间叙事诗,是无名氏极力渲染木兰代父 从军的传奇性故事。俗语说“文似高山不喜平”“弯弯眉 月耐人看”,渲染这种手法也是被古典诗歌特别是民歌常 用的手法之一。渲染,是属于正面描写的手法,往往一两 句可以了结的,诗人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比如画家 在作画时,很少平均使用笔墨。一般都是在需要强调的地 方浓墨渲染,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使整个画 面黑白分明。这种加浓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 《木兰诗》的艺术表现,非常完美,最显著的特色是 运用复叠和排比的手法进行渲染。 “东市买骏马……”的四句排比,也是东、西、南、 北来了一遍。有人会问道:“马和马鞍之类的难道不可以 在一个或两个地方买,非要到四个地方去买吗?”这就是 有意渲染。如果孤立地看它,是最呆板的形式,但放在诗 中非常谐适。 “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的三次复叠,难 道不可以单写爷娘出城迎接吗?可以的。但作者偏要写姐 姐穿花衣裳、弟弟杀猪宰羊,其中的“向”字运用得妙。 这也是有意渲染。 这些渲染,不只是加深了木兰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归 家时的热闹气氛,而且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和谐而饶 有情致。 “爷娘闻女来……”六句曾被杜甫模仿过。他在《草 堂》二诗中,写他回到成都草堂时的情景是:“旧犬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