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精)/大家小书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精)/大家小书
作者: 顾颉刚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20851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 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推 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间的事物发生了 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 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它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 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的分类法与今日不同,今日 是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的 演绎法,先定了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其 结果,有阴阳之说以统辖天地、昼夜、男女等自然现 象,以及尊卑、动静、刚柔等抽象观念;有五行之说 ,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 、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 ,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 这种思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依据现存的材 料,阴阳说可说是最先表现于《周易》,五行说可说 是最先表现于《洪范》。《周易》是筮占的繇辞,比 甲骨卜辞为后起,当然是商以后的东西;而且在《周 易》的本文中不见有阴阳思想,不过它的卦爻为一和 一一的排列,容易激起这种思想而已。《洪范》上的 五行,说是上帝赐给夏禹的;但从种种方面研究,这 篇书很可疑,大约出于战国人的手笔。所以这种思想 虽不详其发生时代,但其成为系统的学说始自战国, 似已可作定论。汉代承战国之后,遂为这种学说的全 盛时代。 今先把在这种学说之下所发生的政治学说讲出三 种,作为引子。 以前作天子的要“受命”(受上帝的抚有四方的 命),要“革命”(革去前代的天子所受的天命)。到 战国时,周天子渐渐在无形中消灭,用不着“革命” 了;而群雄角逐,究竟哪一个国王可做天子还没定, 所以“受命”说正有其需要。但那时已有五行说了, 五行说已为最高的原理了,所以这“命”应是五行的 命而不是上帝的命。那时有一个齐人邹衍,他作了好 些书,其中一篇是《主运》,说做天子的一定得到五 行中的一德,于是上天显示其符应,他就安稳地坐了 龙位。他的德衰了,有在五行中得到另一德的——这 一德是足以胜过那一德的——就起而代之。这样地照 着五行的次序运转下去,成功了历史上的移朝换代。 他创了这种学说,唤做“五德终始说”,很得当时的 信仰,自然有推波助澜的徒众。他们以为黄帝得土德 ,天就显现了黄龙地蟥(蟥是大蚯蚓)之祥,所以他做 了王,他的颜色是尚黄的,他的制度是尚土的。其后 土德衰了,在五行中木是克土的,所以禹据木德而兴 ,他就得了草木秋冬不杀的祯祥,建设了木德的制度 ,换用了青色的衣物。此后汤以金德而克夏木,文王 以火德而克商金,亦各有其表德的符应和制度服色。 邹衍们排好了这个次序,定了五德的法典,强迫上代 帝王各各依从了他们的想象,成了一部最有规律的历 史。到秦始皇既并天下,他是应居于克周火的水德的 ,只是不见有上天的符应下来,因此就有人对他说, 从前秦文公出猎时获得一条黑龙,可见水德的符应已 在五百年前见了。他听了很高兴,就用了邹氏们的法 典定出一套水德的制度:(1)以十月朔为岁首;(2)衣 服和旌旗都用黑色;(3)数以六为纪,如符是六寸, 舆是六尺,乘是六马;(4)行政刚毅戾深,事皆决于 法;(5)更名黄河为德水。这是实行五德说的第一次 。到汉得天下之后,当然也要来这么一套。 P15-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