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心胜 III:尊严与正义,关乎国运
ISBN: 9787559679383
金一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 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0年被评为“中华文化人物”。 已出版作品有《苦难辉煌》《为什么是中国》《胜者思维》《正道沧桑》《浴血荣光》《大国战略》等。
★为什么要“孤军深入”? 为什么一支部队过河要走那么远,一直走到几乎全军覆没,一直往西走?一方面为了取得援助,但苏联援助最早12 月份才能来。先计划到定远营,后来定远营不行了,退到安西。安西又不行了,退到哈密。在哈密,获知援助要等到1936 年二三月份才能到。但是我们过河部队为什么要孤军深入呢? 第一个原因,今天,几乎所有的纪念馆、纪念文章都将过河之举描述为“孤军深入”。是不是孤军深入?其实设身处地想,当时河西只有马家军,国民党力量相对薄弱;河东则重兵云集,集中了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部。我们今天看到西路军后来的严重损失,觉得过河是“孤军深入”,其实当时,过河是找一个比较安全的、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地方。 第二个原因,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先期到达,已经与陕北红军共同组建了陕北根据地。陕北根据地面积并不大,客观上容纳三个方面军也确实有困难,养不了那么多部队。再加上当时两个方面军之间确实存在隔阂,所以就主观来说,开辟另一块根据地,已经成为不仅是张国焘,也是红四方面军多数领导的行动取向。一、四方面军分裂的阴影尚未过去。 1936 年10 月,三大主力会师,一方面军加上陕北红军2.2 万人,二方面军1.1 万人,四方面军3.8 万人。虽然四方面军南下在川西作战时遭受了重大损失,其人数仍然比一、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加起来还要多,作战能力也最强。 三军会师之前在甘南,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回忆说:我军在甘南占领的地区,人口80 万,而陕甘宁地区人口才40 万,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相对还好些。这是实际情况,不像我们今天一些人想象的:陕北是块福地,张国焘放着福地不去,偏要到甘南、河西。陕北红军、中央红军会合之后,陕北的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军政力量。毛泽东知道,张国焘也知道,四方面军先期占领甘南是不错的,人口80 万,是陕甘宁地区的两倍,物产也丰富,问题是能不能站住。国民党中央军来了,甘南势必要丢掉。那么从什么地方再搞一块根据地,作为四方面军发展的基础,成了不仅是张国焘,也包括四方面军很多干部的共同心愿。 宁夏战役计划终止之后,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决定将提供援助的方向,由外蒙定远营改到安西,后来又改到新疆哈密。其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担心苏日关系出现麻烦,如果从外蒙进来,就会和日本发生比较大的冲突。这样一再改变,形成了什么局面呢? 9 月11 日,共产国际警告,同意西征作战,白骨永筑青山红军部队占领宁夏区域和甘肃区域西部计划,同时坚决不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向前进,以免其脱离中国主要区域,成为边缘化的力量。但是两个月后,11月3日,共产国际电报,不得不把援助地点调到哈密,这就使得接收装备的红军必须大纵深西进。这个局面是最初各方面都没有想到的。援助地点越来越远,时间也越拖越久,从1936 年的12 月拖到1937年的二三月,最终成为过早渡河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越走越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出在我方的决策上。四方面军过早渡河,援助没有到,部队也不能回来,所以提出,在甘州、凉州、肃州这一带建立根据地,等待苏联的援助。这也就是后人看到的“孤军深入”局面形成的原因。 ★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明一直在与西方文明抗争。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前仆后继,中华文明一直都在与西方文明进行抗争。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文明终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我们有了自己的政治体制。出兵朝鲜,介入越战,中华文明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使中华文明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绝不仅仅是一个党派的胜利,一种意识形态的胜利,而是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 习近平同志讲,我们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是: 第一,传统文化。 第二,1840年以来的革命文化。 第三,1949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得到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明的复兴! 举一个小例子,百度领导者李彦宏,在招聘员工时,有自己定的一套标准和榜样: 第一个榜样是鲁迅,他写下这样一句话:是翻译,还是用创作寻找中 国的意义? 第二个榜样是钱学森,他配了这样一句话:是在海外住别墅,还是回 国做导弹之父? 第三个榜样是毛泽东,他配的一句话:是投降,还是比敌人更强? 一个民营企业家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翻天覆地的中国革命给中国人精神上带来巨大洗礼的结果。 当今世界,主角注定是这两个国家:第一,美国;第二,中国。 当今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的只有两个国家:第一 , 美国,17万亿;第二 , 中国,10.5万亿。 当今世界,国防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也只有两个国家:第一,美国,5900亿;第二,中国,1500亿。 当今世界,卫星数量超过140颗的只有两个国家:第一,美国,530颗,数量不断地减少;第二,中国,170颗,数量不断地增加。 2016 年中国进行了 24 次卫星发射,使中国成为 2016 年全世界卫星发射最多的国家。两个国家国土面积相似,在没有统计水面面积时,原来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但美国将它与加拿大相邻的五大湖的湖面面积计入后,现在美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大。当然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美国3.2亿,中国13.6亿。武装部队人数,美国140万,中国200万。这些注定了中国和美国必将成为世界的两个主角。 中国想与美国双赢,但美国却只想单赢。美国人说,当今世界什么金砖五国?那是英国人造出来的伪理论。美国人回头一看,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四个国家与美国差距越拉越大,只有中国在紧紧追赶,并且距离越来越近。我们说自己只是韬光养晦,只在后面跑,但美国相信吗?它认为中国离它越来越近了,它能不全力以赴对付我们吗? 有一句话这样讲:“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对于个人来说,做点小买卖,找几个朋友,拉个市场,弄点资源,朋友帮帮忙就可以成功了。对于国家来说,有美国这样一个对手整天给我们找茬、挑毛病,应该是非常大的好事。因为我们太容易懈怠和满足了,兜里有几个钱,甚至东西南北都分不大清了,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个“朋友”整天给我们敲边鼓、鸣警钟,使我们不懈怠,使我们奋起,使我们继续前进。 去年我访问美国时,驻美的国防武官曾问我一句话:“金教授,你好多次来美国,能不能用特别简练的语言讲一讲你的感受?”我跟他讲了一句话:“一个衰老的帝国。”他说:“你讲得太对了!”我说:“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1997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学习,飞机在肯尼迪机场降落,当时的情景惊得我目瞪口呆。美国人晚上不关灯,纽约城市面积非常大,一片灯火的海洋。2016 年已经是我第八次到美国。那次飞机同样在肯尼迪机场着陆,但此时跑道开裂,荒草丛生,在从肯尼迪机场向纽约曼哈顿开进的道路上,高速公路中心的隔离带有的被撞断了,有的被撞弯了,都撂在那儿没人管。到了纽约,柏油路高低不平,颠得特别厉害。别人告诉我,纽约的SUV车之所以特别多,是因为路况太差,铁桥锈迹斑斑往下流水。 我们与基辛格会谈、与美国全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会谈的时候,都会问他们:“美国市政怎么到这步了?”美国人说:“打了多年仗,没钱了。” 此时,大家就不难理解川普为什么会发火了,因为美国在打仗的时候,中国人正在搞建设,他着急呀! 1900年,中国一盘散沙。1950 年以后,中国却被世界称为“全世界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现在,经济总量很快就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我认为有四句话可以共勉: (1)美国人亨利·基辛格讲:大国塑造本国安全环境有两个条件,一是国力的日渐增强,二是旧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 (2)英国人哈米什·麦克雷特讲:中国越是不团结,世界就越感到高兴。 (3)俄罗斯总统普京讲:国家越强大,个人越自由。 (4)习近平讲: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 ★大国关系就是做交易 围绕着利益、威胁、目标、手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认识和判断。第一,国家利益实际上跟国情密切相关。当我们描述中国国情的时候,经常会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这句话剖开,实际上国家的利益就全部显现出来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当务之急就是要取得发展,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的富强,这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 第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安全利益就是维护社会主义体制,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是一个大国”,我认为这句话不够完善,应该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尚未完全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尚未完全统一才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它对中国形成了极大的制约,对中国的安全、国际地位、资金流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之大,体现在领土、人口上。但这还不能被称为一个强国。今天,很多人以为中国很强大,甚至已经到了要反复声明我们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的时候了。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连统一都没有完成,离超级大国还差得很远。 第四,“大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要发展,必须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完成统一,必须要完成大国的利益。国家安全战略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一定要阻止周边国家出现敌对性集团。为什么加“集团”二字?因为周边出现敌对性国家难以避免,但一定不能让它们联起手来对付我们。一定要打破它们的这种企图。这才是一个大国的追求。 中国不说“势力范围”,但大国一定要营造自己的安全范围。一定要组织自己的缓冲区,营造一个友好地带,一个中立地带,然后才是敌对地带。如果一打开家门都是敌对地带,那么国家安全如何维护?这就好比单元门一打开,这家跟你过不去,那家跟你过不去,都是你的仇人,那你在这个单元还有什么安全可言?理想的状态是你一打开门,都是朋友,其次是中立的,然后才是敌对的。这也是一个大国必须追求的目标。 作为大国,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但只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也是远远不够的。 1998 年至1999 年,印巴发生冲突。巴基斯坦外长来中国访问,印度外长也立即到中国访问。我个人认为,当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战略是欠妥当的。因为我们指责他们把克什米尔地区搅得一塌糊涂,制造了紧张趋势,所以对巴基斯坦外长的态度非常冷淡。巴基斯坦外长立刻有种被冷落甚至被抛弃的错觉,就好像中国要跟印度站在一队了。而印度外长来访时,我们对他却非常热情。 作为大国,中国必须学会大国之间的游戏规则,大国不害怕周边事态波动。如何发挥大国的作用,体现大国的存在呢?那就是:当周边相安无事时,你才会没事。周边打起来,你让他们不要打,他们就不再打了。这时,你在这个地区就有发言权了。 现代国家的国家安全,就是一定要做交易,做交易手中就一定要有牌。中国人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还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朋友遍布天下,做交易成什么事了? 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到中国来访问。很多人说贝克就是一个商人,根本不是政治家,满口都是生意经。他反复讲中国在什么地方让他一下,他会在什么地方让中国一下。外交部对贝克嗤之以鼻。 但大国关系不就是做交易吗?不做交易,还有什么大国关系?还有什么国际政治?中国对政治的理解是什么呢?是郑和下西洋,皇恩浩荡,他们到处散发货物,倾尽所有,没有带回任何利益,相反因花费过高,出现了巨大亏本,以致民国禁海。 我们从未想过要跟别人做交易,赚对方的钱。因为“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对我们影响太深,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国家安全筹划。 发端于《苦难辉煌》,坚挺于《心胜》系列。 创作十年·销量百万·高屋建瓴·军中诤言。 全球视野,解构重大历史事件;以古鉴今,洞见中国未来趋势。 1、继《心胜1——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心胜2——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畅销百万册后,金一南将军再推“心胜”系列第三部,提出“尊严与正义,关乎国运”“军队强则国运兴”这一警醒国人的深刻主题。 2、作者沿袭一贯“求真”风格,不夸大成就、不回避问题、不粉饰太平,亦不向偏颇言论让步。以鲜活故事佐证有力观点,以公正态度评判历史争议。
发端于《苦难辉煌》,坚挺于《心胜》系列。 创作十年·销量百万·高屋建瓴·军中诤言。 全球视野,解构重大历史事件;以古鉴今,洞见中国未来趋势。 1、继《心胜1——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心胜2——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畅销百万册后,金一南将军再推“心胜”系列第三部,提出“尊严与正义,关乎国运”“军队强则国运兴”这一警醒国人的深刻主题。 2、作者沿袭一贯“求真”风格,不夸大成就、不回避问题、不粉饰太平,亦不向偏颇言论让步。以鲜活故事佐证有力观点,以公正态度评判历史争议。
书籍目录
民族命运,在危难中奠基
我们的思维、认知、理论,应该跟上波澜壮阔的实践。
没有思想的力度,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
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剧变,都不由自主要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
胜利并非神赋与天赐/002
播种,但不参与收获的人/004
精神力量的来源:苦难与胜利/006
挺直长期弯曲的民族脊梁/009
精神气质,因“斗争”而铸就
古田会议最大的意义,在于锻造了一支新型军队。
斗争现实和革命思想,开始重塑这支参加土地革命的农民武装。
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没有步历史上那些失败的农民起义之后尘。
城乡两军,间隙终冰释/014
留守进击,歧义化玉帛/016
“分权”、“集权”,非意气之见/019
领袖集团,“斗争”中成熟/024
古田深意,锻造新军队/027
西征作战,白骨永筑青山
西路军的征程,是来自不同方向的红军队伍,在内外矛盾中向着统一纪律、统一意志、统一指挥转变的,艰难痛苦的蜕变。
为什么要渡河? /038
为什么要“孤军深入”?/041
为什么没有东返? /043
为什么损失惨重? /047
悲壮牺牲,浴血为使命/061
国家尊严,用胜利来捍卫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如果仅凭内战胜利,还不足以在全世界面前充分展示这个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
中国的全球化是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从此,我们进入了世界体系。
百年中国,何处不沧桑/068
共产党人,铁肩担大任/070
国家制造战争,战争也制造国家/079
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086
强劲发展,倚重创新推进
创造,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毛泽东关于军事和政治的定义,并不符合教科书和理论推演,恰恰又是军事和政治的核心。
创新往往源于挫折,源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能力/092
创新,基于对本质的认识/095
支撑创新思维的主体—大脑/098
支撑创新思维的环境要素/101
抑制创新思维的枷锁/102
思想落后于实践,不是真正的创新/105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创新动力/109
在节制和约束中爆发能量/112
安全稳固,善对危机处理
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危机发展的态势。
危机处理的时机,决定控制危机的成本。
善对危机,方可止戈为武/118
看清特点,力争化有为无/119
常怀危机,方能避免危机/124
危机处理的“四个能力”/128
危机处理的时机决定成本/131
事态控制是当务之急/137
强制敌手,营造安全范围
中国必须学会大国之间的游戏规则。
以往,“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对我们影响太深,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筹划。
威慑不仅仅是力量,更是使用力量的决心。
为了夺取优势,为了取得胜利/147
大国关系就是做交易/153
无战将无威慑,无威慑无战略/155
统一大计, 国之永恒基业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能够称之为“强国”的国家,尚处于分裂状态。
台湾问题已成遏制中国的核心要素,也对中国外交形成了巨大的无形的制约。
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170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176
“人民”整体走向误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179
旧理论不再适用,则必须创造新理论/182
台湾的根本价值,涉及国家安全战略/184
有理无力,妄谈走遍天下
伊拉克军队的崩溃,从军官队伍的崩溃开始,这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启示。
军队的崛起和国家的崛起不是两层皮,不是两条道,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国际生活的武力化”/191
“有庇护的战争”不复存在/194
新军事革命产生全新战争能量/199
有力量不使用,又有什么用?/201
伊拉克并非全无“胜算”/204
内因导致雪崩式垮台/207
仅剩一张嘴在抵抗/213
军官培养,是最为艰巨的战争准备/216
锻造一支真正枕戈待旦的军队/217
媒体评价
国家安全战略专家×畅销作家金一南 “心胜”系列重磅收官、正义扛鼎之作。全新修订,再版归来! 发端于《苦难辉煌》,坚挺于《心胜》系列。 创作十年·销量百万·高屋建瓴·军中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