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交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我所理解的世界
ISBN: 9787313146229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记者,**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
了不起的少年 很多人在和年轻人争论时,*喜欢说的一句话就 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以此证明自己 *有判断力,似乎年轻人一个个不是性格冲动,就是 容易*人利用。这样的逻辑其实说不通。一个没有接 *过教育、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成年人,是否真的就 比一个*过良好教育,又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年轻人 *见多识广,*有判断能力呢?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并 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其教育程度、视野和见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一对母女:妈妈梅丽 莎(Melissa)是美国的退休记者,女儿玛雅(Maya )是她收养的中国弃儿。去年暑假,妈妈带着女儿和 另一位同样被收养到美国的被遗弃女孩,来到她们的 出生地常州,和一位当地的同龄女孩度过一个暑假。 我一直很好奇,这段经历会让她们有怎样的感想 。收到梅丽莎的邮件,附上了玛雅写的大学入学申请 论文,讲述的正是她在常州三个礼拜的经历感*。 在这篇不长的文章里,玛雅讲述了自己对这片似 曾相识的土地的感觉,也讲述了她观察到的自己和当 地同龄女孩之间的区别。她特别提到一点:对“学习 ”还有“好学生”的理解。反正在中国,她无论如何 不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因为她花太少的时 间在学业上,原因在于对方无法理解课外活动本身就 是学习的一部分。 玛雅*终被卫斯理学院(Wellesley)录取。这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女校,中国人对它的了解始于宋氏 姐妹。不过梅丽莎告诉我,玛雅做了个决定:推迟一 年入学,用这段时间去做志愿者,帮助城市中的边缘 少年。 梅丽莎并没有阻拦女儿的意愿,在她看来,这反 而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女儿接触到真实的世界,知 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的地方。在我看来,玛雅 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虽然只有17岁,但已经**清 楚自己想要在人生中做些什么了。这个决定并不是出 于冲动,相反是经过了清晰的思考而做出的。她知道 如果现在不去做,未来上了大学,开始工作,也许就 不会果断地做这样的决定了。 201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一个叫马拉拉的17 岁巴基斯坦少女。其实她所做的事情,从她11岁就开 始了:写博客,在网络上呼吁给女孩子*多接*教育 的机会。结果在15岁时,她遭到塔利班*击,**穿 过了她的脑部。 康复之后,马拉拉并没有因为这次遭遇而沉默, 而是继续她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接*教 育。” 遭到*击前,她已经不断*到死亡的威胁,但并 没有因此而停止写作。 看了马拉拉接*《纽约时报》的采访,谈到她对 社交网络的看法。她说为了专注学业,所以没有注册 任何社交网站,也没有手机,只会通过 Skype 和朋 友聊天。她觉得,在社交网络上传自拍照吸引别人注 意,很没有意义;社交网络应该用来让人们关注*值 得关注的事,比如阿富汗、印度等地的女孩权利等。 这样的口吻,一点也不像个17岁的少女所言。只 是,17岁的少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世界这么大 ,就好像成年人,同样的年龄,知识、个性都会千差 万别,年轻的他们不也一样吗? 如果一个少年在学业上取得**同龄人的成果, 提前迈入成年人的世界,听到的一般是“天才”的惊 呼,被夸奖智商超群、出类拔萃。但如果一个少年对 世界的认知、对社会事务的判断超出了成年人,为何 却经常招致成年人的批评,甚至被认为一定是被其他 成年人所利用呢?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成年人的影响,而影 响*大的莫过于其家人。比如,梅丽莎本身就是一个 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记者,*认同希拉里所说的“女权 就是人权”的说法。因此她对女儿被希拉里就读过的 学校录取,自然是再开心不过了,而母亲所做的一切 自然对女儿有所影响,也让她*加独立。 如果马拉拉的父母也像很多其他父母那样,剥夺 了女儿接*教育的权利,马拉拉就感*不到教育带给 人的改变;如果在接到各种威胁后,父母不再支持女 儿继续发声,那马拉拉也坚持不了那么久;如果在遭 到塔利班*击之后,这个世界没有给予马拉拉如此多 的帮助和支持,马拉拉也不会走到**。 所以,当一个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成 年人是不是应该*有责任去爱护和支持他们呢? P4-7
● 闾丘露薇2016年全新温情随笔集,媒体从业二十年**总结,一部具有温度感和时代意义的纪念之作。
● 2015年闾丘露薇从凤凰卫视离职,开始在美国宾州大学*读博士学位。勇敢告别那个为人所熟知的“战地玫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追求新的挑战和成长。
●继《行走的玫瑰》之后,暌违三年,闾丘露薇再次出发,以一本崭新的姿态,陈述这些年她所理解和看到的世界。
●一个人所理解的整个世界,有时候说起来真的很简单很朴实,却有一种微微令人为之动容的力量!
【关于他人】闾丘露薇说:
“*令我感兴趣的是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们的故事,我尝试感*别人的人生,提醒自己保持同理心。”
【关于职业】闾丘露薇说: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职业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需要把这部分先做好。”
【关于生活】闾丘露薇说:
“我的理想生活**简单:旅行,阅读,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和陌生的朋友们分享心得和见闻。”
【关于人生】闾丘露薇说:
“虽然说,个体的力量弱小,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保持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讲逻辑,讲道理。”
【关于这大千世界】闾丘露薇说:
“世界很大,很多元,多走走,看看,让自己变得*加包容,也*加分得清是非,坚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