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锦绣人生(沈爱琴的故事)
ISBN: 9787517822912
唤雕那颗缝绷的种子 时间在滴滴答答中又走过一个春秋,1975年,笕 桥公社决定筹建杭州笕桥公社绸厂,沈爱琴当仁不让 地成为公社**陈太炎**的筹建人。 丝绸,是埋在沈爱琴心底的一个梦想,一粒种子 。她从没有忘记过宽敞的老屋里摆满的一匾匾蚕箩, 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一只只或洁白或淡黄的蚕茧, 还有伴随她整个童年的织机声。她没有忘记手指滑过 丝绸时,那种心灵悸动的感觉。特别是在这个“灰、 黑、蓝”成为主调色彩的年代,丝绸的斑斓与华贵无 疑令人神往不已。在沈爱琴的认识里,丝绸代表的是 美,是优雅,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现在她负责筹建 绸厂,心情很是激动,她幻想着若干年后,笕桥又重 现历**“茧桥”的盛况。 有了之前那几个小厂的筹建经验,沈爱琴对办这 个绸厂心里还是很有底气的。不过,虽有把握,但也 不敢*率行事。当时的杭州有不少丝绸企业,如杭丝 联、杭州丝绸厂、杭州**织布厂等,沈爱琴就一一 登门求教。除了本地企业,她又通过各种关系,先后 去上海、无锡、常州等地的国有大中型丝绸企业学习 取经。 那段时间,沈爱琴脚不落地,四处奔波,家倒成 了客栈。 经过一番选择,笕桥公社弄口新村礼堂旁几间低 矮破败的平房成为绸厂的厂房。接下去就是采购机器 。当时,这机器也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有计 划指标,而资金方面又极其有限,只能用老办法,买 二手货。*好是价格便宜,机器质量又不错的。沈爱 琴就四处托人打探,相关企业有没有淘汰的合适机器 。 终于有**,沈爱琴得知杭州**织布厂正在翻 建办公大楼,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而她恰好有此资 源,于是就找厂长商谈。提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由她 来提供,用以置换他们厂淘汰下来的17台铁木织机。 这样一来一回,杭州**织布厂解决了钢筋混凝土预 制板紧张的问题,而沈爱琴则获得了绸厂所需的机器 ,各取所需,一举两得。 “这个不太好吧,万一说我们违规*作,责任负 不起。再说,这些织绸机修一修,还是可以用的,这 个价太便宜了,我们要考虑考虑。”杭州**织布厂 的领导心里有顾虑,推托道。 沈爱琴哪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她诚恳地说:“ 预制板换织绸机,怎么会违规呢?等价交换,公平合 理,没有人会说。至于价格,这些机器很老了,你们 不可能再去用,淘汰下来也是放在仓库里,时间久了 当废铜烂铁处理,那就根本卖不到这个价。我们乡镇 企业不容易,没有钱,你就当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方借口要集体讨论,不松口。沈爱琴没有气馁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一次次上 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游说,*终把对方说服, 同意这笔交易。 说实话,这17台铁木织机**原始,像年老色衰 的妇人,掉光了牙。可在沈爱琴眼里,只要能织出丝 绸,就是宝贝。 厂房有了,机器有了,师傅请来了,笕桥绸厂终 于响起了“咯吱”“咯吱”的机器声。全厂22名工人 ,全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看着又一家工厂在自己手中诞生,沈爱琴像个孩 子一样开心地笑了。**任厂长是由公社任命的,沈 爱琴则继续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她的心牵挂着 绸厂,盼望着工厂能红红火火、长久地办下去。 随着沈爱琴的知名度*益提高,机会也多了起来 。 那一年,杭州市将杭州市区的15个人民公社统一 成立郊区,区委会设在西湖岳庙旁。经过严格的考察 和层层筛选,组织准备任命沈爱琴为新成立的杭州市 郊区区委**,正式进人**干部系列编制。 一条光明的仕途出现在沈爱琴面前,这可是金饭 碗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何况她还这么年 轻,前途无量。 正当所有人以为沈爱琴就要春风得意地去上任, 她却做出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选择——放弃。而这之 前,她已经数次放弃了作为工农兵学员保送上大学的 机会。 沈爱琴之所以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主要 是考虑到家庭。当时城市的规划格局不是现在这个样 子,杭州周围15个人民公社环绕整个市区,相互间距 离**远,交通极不方便。干部是在全区范围内调配 ,如果到职,工作地点与家有很长一段距离。那时候 沈爱琴的两个女儿都还年幼,丈夫屠志良在杭州** 汽车运输公司上班,路很远,每天早出晚归,**忙 碌,根本没有时间管家里。倘若沈爱琴去当这个郊区 区委**,就意味着她也没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夫 妻俩总得有一个人做出牺牲。 夜深了,沈爱琴和屠志良还在灯下商量到底要不 要这个机会。 屠志良说:“爱琴,我实在没空,你看我三天两 头还要跑长途,哪有时间管家里这摊事?” 丈夫不说,沈爱琴也明白,作为*****员和 **工作者的他,平时连节假*都经常顶替外地的同 事值班。你让他分出精力来管家里,太难了。 “我还是不去了吧,两个孩子这么小,家里事情 又多,总不能都丢给妈,得有个管事的人。”沉默了 半天,沈爱琴抬起头对丈夫说。这些年,她工作忙, 家里全靠婆婆在*心。 “委屈你了。”屠志良深知妻子的抱负,让她放 弃这么好的机会,想想确实可惜,可现实困难摆在那 里,也没有办法。 这个选择对事业心很强的沈爱琴来说,其实是很 痛苦的。她从来都不甘落后于人,梦想着有所作为, 现在有这么好的平台,错过就意味着以后在仕途上不 太可能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她没有忘记自己另外 的身份,那就是妻子和母亲。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那就舍弃吧!比起官位,她*看重家庭。 沈爱琴写了一封长长的书面报告,向组织说明现 实的困难,并**其他同志担任此职务。 公社*委**陈太炎认真地看了沈爱琴的报告, 他很理解她的难处和内心的纠结,于是就找她谈话。 “爱琴,你也不要多想,我们公社10名班子成员 里,你是*有魄力、能力*强的一个。公社需要方方 面面的人才,你就安安心心在这里发挥你的作用,多 为社办企业做贡献。” P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