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精)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精)
作者: 岳非丘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精)
ISBN: 9787229001315

作者简介

岳非丘,男,重庆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即鲁迅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四川省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等诸多奖项。1981年开始写作,多以长江为创作题材。在《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多部文学作品。主要报告文学作品有《长江精英》(与人合著)、《江人大荒流》、《只有一条长江——代母亲长江写一份“万言书”》等。

内容简介

彩旗在为我们飘扬,欢歌在为我们高亢。我们作为三峡库区儿女,即 将告别故土,告别家园,心情怎能不激动和留恋呢?故乡的山水我都眷念 着,一*一木都珍爱着,忘不了亲友和师长,*舍不得一起上学的小伙伴 …… 是老师教我知识和懂得道理,是同学们和我一起上学、念功课、做游 戏……这种童年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我又怎能忘怀?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三峡,三峡是我们的故乡,我们又怎能忍心分 别呢? 尽管故土情难分难舍,但他乡也有发展机遇。我们应擦掉眼泪,高高 兴兴地去,在那安居乐业。我们尽管有暂时的困难,但会得到新家当地领 导和各界朋友的关怀和支持…… 小移民临别时的稚嫩感言,纯洁无瑕,使人看到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送行的人群无不为之感动…… 走向远方的三峡移民,无论在任何地方见到任何人都会坦荡地说:“ 我来自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是三峡百万移民中的一员。无论时光如何流 转,无论我多么贫穷,多么富有,我永远记得离开故乡的*子,因为,那 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 三峡移民搬迁之前,都要去祭扫祖坟。按规定,175米*高水位线下的 坟墓,埋葬不满15年的,一律要求迁走,因为埋葬时间短的坟墓留在江底 会污染长江。埋葬了15年以上的坟墓才有迁与不迁的灵活性。 三峡移民迁祖坟的场面极为悲壮。 中国人,谁不看重自己的祖坟? 湖北三峡坝区的移民在迁移将被淹没的祖坟时,几代人在坟墓前先跪 拜,然后呈上供品,供品有祖先喜欢吃的肉、白酒、蔬菜、水果等,再点 燃香烛,再跪拜,口中念念有词,一般是给长眠的祖先讲明迁坟的理由。 当动手挖坟时,哭声震天,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重庆库区巫山县的移民迁祖坟时,几百人在祖坟前长跪不起…… 迁坟到新址掩埋,仍按巴、楚各地古老的风俗程序进行,这程序是严 格的、繁琐的,令人伤感而悲戚。 移民老王说,近十年来,农村续家谱之风很是盛行,迁移祖坟,是一 件令人心碎而又无法回避的伤心事。移民之初,首先得迁走祖坟,谁愿意 将祖先之墓长期沉没在江中?倘若将来儿孙们问起祖坟在哪里,我们怎么 向子子孙孙交代? 2006年2月25*下午,巫山县大溪乡的405位移民告别故土,迁往500公 里外的铜梁县安家。84岁的老人李在英,带着祖孙4代9口人外迁。临走时 ,她跪在老伴的坟墓前告别,老泪纵横:老头子啊,水要淹来了,我们一 家就要搬走了…… 移民老杨家的祖坟在175米水位线以上。三峡二期蓄水,他家的一部分 土地已被江水淹没,三间住房和一间猪圈屋已全部拆除,住了三代人的屋 宅只剩下一堆残砖剩瓦。 临走前,老杨砍了一根竹子,用竹篾编成三间正屋和一间猪圈屋的框 架,然后用白纸糊成自家房屋的样式。他把一家4口人带到祖坟前,放上供 品,点燃香烛,跪在坟前哭诉:“爹爹啊,你留下的房子要淹了,土地也 要淹了,可修三峡是为了**发财(展),**发了财,大家才发财啊;你 的儿孙一家人都搬迁得好远好远啊,清明节、腊月间,再也不能给你上香 磕头了,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能来看望你了……” 老杨哭诉着,点燃了“纸糊的房子”,他的老伴、儿子和女儿在他身 后齐刷刷地跪下,望着吱吱燃烧着的火苗,一家人肝肠寸断,泪水如决堤 的海…… “纸房子”很快烧完了,变成了一堆灰烬。突然,一阵峡风吹来,灰 烬卷绕腾空丽去…… 老杨站起来,把全家人的钥匙一一收在自己手中,然后在坟墓上掏出 一个泥洞,把钥匙全部放了进去,小心翼翼地掩上泥土。 “嗲爹啊,土地也淹了,房子也拆了,家里什么也没有了,你修的房 子也‘烧’还给你了,只剩下几把钥匙,这是你辛辛苦苦创下的全部家业 ,现在全部还给你、全部都还给你了……” 老杨一边深埋着钥匙,一边揩着怎么流也流不完的眼泪。 埋好钥匙,两代人分两批作*后的叩拜。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