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决定成败(眼光是成功的前提)

眼光决定成败(眼光是成功的前提)
作者: 柯维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眼光决定成败(眼光是成功的前提)
ISBN: 78014146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事之至难,莫如识人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是宋朝诗人陆九渊的一句名言,他揭示了知人 识人的基本哲理,说明了世上千难万难的事情,再没有比了解识别人更难的 事情了。 人才难得亦难识,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经过千辛万苦积累而成的共同财富 。凡知人有所思、知人有所有的有识之士,总是能独具慧眼地悟出人才之所 以难识:知人之道,圣贤所难;知人之难,莫难于辨真伪;知人之难,良莠 难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知人要求易,谁可轻天下士?谁能知人识 人,则天下无余事矣。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原因之一在于“凡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 迹,立私于公,倚邪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这就是说,知人这样的事 情不易了解的原因,是由于有人善于隐藏迹象,把私心掩盖起来而显出为公 的样子,把邪恶装饰成正直的样子,去迷惑人的头脑。这些人的奸恶之所以 难以辨识,是由于有正直、忠诚、善良的外表作掩护。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原因之二在于“人心难测”。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这就是说人的内心比险峻的高山和深遂的江 河还危险,比天还难以捉摸。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原因之三在于“人之难知,不在于贤不肖,而在 于枉直。”识别人的难处,不在于识别贤和不肖,而在识别虚伪和诚实。人 有坏人与好人之分,英雄有真英雄与假英雄及奸雄之分,君子有真君子与伪 君子之分。人还可以分为虚伪与诚实。有表面诚实而心藏杀机,有“大智若 愚”表面看上去是愚笨的样子,而内在里却是聪明之人;有“自作聪明”而 实际是愚人;有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两面派。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原因之四在于“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也”。 即指贤才与非贤才之间,似是而非,难以分解。可以说,任贤非难,知贤为 难;使能非难,知能为难。正因为任用贤德的人并不太难,了解有贤德的人 才真正困难;使用有才能的人并不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所以,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难怪人们常说,天下者,知人为难。 今天的领导懂得知人识人之难,就不会对人轻下结论,就不会擅自决定 人事,就会更科学地鉴别和使用人才。 不仅知人识人是最难的,而且也是最事关重大的。 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大的事情?有人说,集体的事是大事;有人说国家 的事是大事;有人说,结婚是人的终身大事;有人说,解决人的吃饭问题是 大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讲,“事之至大,莫如知 人”。也就是说,相对从不同角度来说的大事和小事来讲,世界上所有的一 切事情,再也没有比知人用人更大的事情了。 对于帝王来说:“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没有比识别人才更重要的 了。从聪明的人来说,“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没有比发现 和了解贤者更重要的了;对于主持政务的人来说,“尚贤者,政之本也”, 尊重贤士是治政的根本。“求治之道,首于用贤”。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 在于使用贤人。“安危之本在于任人”,即国家安危的根本在于任人。“夫 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 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