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
作者: 陈非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
ISBN: 9787559864512

作者简介

陈非,西安市文联、作协首届签约作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百优人才,西安培华学院兼职教授,青年作家、导演。 主要作品:《我有南山君未识》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陕南发现中国》获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提名,第二届东方国际散文奖;随笔《笨孩子的电影课》;十七集电视剧《酷爱》,三十二集电视剧《我叫颜如玉》,大型人文纪录片《汉水清流》《江河上的陕西》《最后的乡村歌手》《我在村里这一年》等,其中五集纪录片《汉水清流》登陆央视十套播出;电影作品美丽中国三部曲《定军山情歌》《云中谁寄锦书来》《芬芳之爱》分别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并在国内院线上映。

内容简介

7 《百鸟朝凤》大师绝唱 从2006 年受命于曲江影视,八年过去,直至生命终止,吴天明 煞费苦心地筹措了一个又一个剧本,如《法门寺》《秦始皇大帝》《农 民日记》《逃港者》《横山起义》等,都被投资商们以各种理由否定了。 眼看八年合约即将到期,曲江方面终于答应支持吴天明拍一部小成本艺术片。2010 年夏天,吴天明看中了《当代》上的一篇中篇小说《百鸟朝凤》。 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 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 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 资格吹《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 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 鸟朝凤》。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培养谁?怎样培养?如何 率先垂范?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 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 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 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在考验两 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的过程中,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 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也感人呈现。 故事虽然简单,但演员能不能把握好角色、演好才是最重要的, 吴天明在为《百鸟朝凤》中的男主角焦三爷定演员时,先后考虑过李 雪健和鲍国安,最后定下了陶泽如来演唢呐艺人焦三爷的角色。 为了拍摄《百鸟朝凤》,吴天明特意请来当地的唢呐专家手把手教授演员唢呐技艺,每一个把位、指法全都要准确。在创作《百鸟朝凤》时,吴天明已经72 岁高龄,剧本改了很多稿都不满意,最后他自己甚至闭关一个半月逐字修改,经常改到痛哭流涕。 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后来透露:“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那儿哭,其实他生活中是个很幽默、很热爱生活的人。当时中途他去天津改剧 本改了一个多月,我去看望他,墙上贴的全是修改剧本的稿纸、便 条,当时我就问他改得怎么样,他说不错,改得他每场戏都要大哭 一场,我还调侃他说您可真逗,您自己写的剧本还把自己感动哭了。他回答那是当然,如果都不能把自己打动,怎么能把观众打动呢!” 几十年来,吴天明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本行— 导演兼制片人, 拍摄《百鸟朝凤》时,吴天明将多年积蓄的电影情怀再次释放,他 认为这是自己的一次言志之作。 对于目前影视圈的“民心浮躁”“品质流失”,吴天明也有深深的反思,他称自己是标准的“老愤青”,忧国忧民,敢说真话。“现在的一些明星索要天价片酬,动辄带好几个助理,但是并没有在创作 上用一点心思;当下商业大片一味追求票房、内容贫乏、精神缺失、娱乐至死;中国影人用千万甚至上亿元投资的电影冲击奥斯卡却屡 遭失败。对此,我感到非常痛心,也许我对这些‘怪现象’说了也白 说,但我就是要说,发声总比沉默好。” 2011 年9 月,73 岁的吴天明应邀主演了张杨执导的电影《飞越老人院》。吴天明在发布会上乐呵呵地表示:“老了老了,演演电影,好玩,也算在电影梦里过把瘾。”他说:“这部电影关怀老年人,每个导演都应该关心你的时代和社会,只可惜关注现实的导演越来越 少。”争强好胜的吴天明不信邪,难道市场就完全被商业片、打斗片、搞笑片、三角恋爱片所占领吗?好的艺术电影就不能有高票房吗? 为了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电影创作的尊严,在拍《百鸟朝凤》时, 吴天明恪守当年拍《人生》《老井》时的传统:要求演员和主创到组 后深入生活,研讨剧本,自己则广纳众人的智慧,丰富完善创作;他 要求剧组严格管理,不做祸害百姓的“蝗虫”;他本人虽身兼导演、制片人的重担,却坚持与剧组同住在条件简陋的招待所,吃同样的饭 菜,不搞特殊化;他要求演员们一到剧组就穿上角色的服装,到麦田 学割麦,跟唢呐指导学吹唢呐,在阳光下晒黑皮肤,一举手一投足要 像自己扮演的角色。 他将朴实的创作精神作为一种强烈的、持久的电影情结,使其 成为创作中比较稳定的心理定式与情感指向。对于一位导演来说, “情结”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情结,是情感化的,是心理 化的,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和意蕴的化身,有利于灵感的产生,更适 宜艺术的表现;是一个人创作心理的重要内涵、艺术思维的重要结 构和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吴天明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多年前中国电影人为艺术执着探索、锐意创新的纯真年代致敬。“这样扎实于生活的创作正在远离我们, 也许,我的方式会被很多人嘲笑为‘走土路’‘走回头路’。但是,与讲求金钱与利益的星光大道、商业大道相比,我偏要走这样的‘土路’,踏在这样的泥土地上,我的脚底下才能感觉到力量。中国电影不缺钱,但是缺乏精神的回归,缺乏对艺术的真诚、对生活的热情 和对社会人生的思索。伊朗影片《一次别离》只花了30 万美元,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格和信仰的内涵,赢得了世 界的尊敬,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而不是奔着名利去随波逐流。” 小说《百鸟朝凤》讲的是发生在贵州的一个故事,唢呐曲《百鸟 朝凤》原本是一首难度超高、只为德高望重之人吹奏的葬礼古曲。在影片中,吴天明特意邀请著名作曲家张大龙深入采风,选取陕西 音乐素材,创作了一首全新的“陕西版”《百鸟朝凤》。这支曲子作为 全片的主题音乐,加上重新创作加工的二十余首剧情所需的唢呐曲, 伴以顶尖交响乐队的协奏,中西合璧,为影片烘托出一种厚重苍劲、凄婉动人的气韵之美。 吴天明无论拍摄何种题材的作品,都能让人鲜明地感觉到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灵魂深处的理性光辉、对生活的执着信念、在苦难人生中所保持的自尊自强的精神等一切都构成这个人内在的东 西。如果说他身上有什么独特的东西的话,那么这种独特的东西很 大程度上是在这个时候从他的经历以及这种经历产生的精神生活中 形成的。所谓这些东西,所有吴天明曾经体验过思索过的东西,在 日后的艺术创作中,吴天明都艺术地讲述给了人们。影片中学唢呐谎报年龄的小孩—天鸣,还有艺人焦三爷,都是在写吴天明,“它是一部心灵故事。他自己就在这部电影里。”在电影里,唢呐匠那句“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也许正是吴天明的体验和倾诉。他所具备的鲜明浓烈、大恨大爱的情感素质,使他拍出如此接地气、振奋人 心的大作品。 电影事业、电影市场上的急功近利倾向泛滥,作品堂而皇之以“票房高低”论英雄,而忽视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功能的评判。某 些影片主题肤浅、媚俗低下,就因为票房可观,被炒得沸沸扬扬。吴天明并没有在艰难的电影市场下大为憔悴,也没有茫然、麻木或 走向虚无,而是抱着对事业可能成功的祈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 忍受着炼狱般的痛苦,如同一个苦行僧,一心想修得“功德圆满”。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宗教般的精神信仰,成为吴天明电影情结形成的 内在原因。除此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前辈崔嵬对他的影响。以神圣的心情和肃穆、虔诚的态度去重新思考社会、人生中的精神 价值问题,去追问自然和生命的本质,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丰富的精 神内涵。吴天明的杰出贡献和才华、有口皆碑的导演才能,留给中 国电影人的绝不仅仅是启示,更是榜样。 2014 年2 月,《百鸟朝凤》完成最后的制作,仅仅一个月后,吴天明导演离世。 吴妍妍说父亲在去世前一天,还跟她聊过电影的发行问题。父亲突然去世后,吴妍妍发现父亲手机上有一条短信是发给一个著名发行公司老总的,希望请这位老总来看看《百鸟朝凤》,帮着出出主意。可是消息发出后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从 2014 年开始,吴妍妍就拿着电影拷贝四处寻找发行公司,找了十几家公司,听到的都是一致的回答:电影是好电影,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卖,怎么盈利! 拿着父亲遗作的吴妍妍开始彷徨无措,直到几个月后,她遇到了著名制片人方励,情况才有所改变。 谈起《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与方励的缘分,吴妍妍说,为了继 承父亲的遗愿,她在父亲去世后与中国电影基金会等成立了吴天明 青年导演专项基金,致力于扶植青年电影人事业,挖掘中国电影“新 势力”。基金会找到方励担任评委,就这样,吴妍妍认识了方励。一 天,吴妍妍请方励看电影《百鸟朝凤》,请他帮着提提意见。“看完 电影方励老师背过身半天没说话,我当时心里特别忐忑,等他转过 头来满眼都是泪水。”当时方励问吴妍妍需要做什么,吴妍妍说需要宣发的费用,方励说:“需要多少?我给,你缺多少钱我给你补多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推出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为了这部电影跟市 场打一仗,让观众都看到吴天明导演的这部好作品,这样我们才对 得起这位艺术家。” 吴妍妍充满感激地说,有了方励后,一切都改变了。4月24日傍晚,《百鸟朝凤》首映式上,几十位唢呐艺人专门从陕西赶来北京, 为吴天明集体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再现了电影中感人的一幕。唢呐艺人代表现场表示,他们看了《百鸟朝凤》之后都很感动,于是自发来支持吴天明的这部绝唱,“我们要来看看这位最懂我们的人,为他吹奏一曲真正的《百鸟朝凤》。” 后来方励在多家媒体采访中声明自己不是《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我是作为‘志愿者’来助威的。”他说《百鸟朝凤》是“电影中 的电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动得落泪,因此毅然决定亲自带领“志 愿者”队伍,集结社会各方力量与业内同仁,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 “赚钱的机会多的是,可是中国只有一个吴天明,也只有一部《百鸟 朝凤》。能为这部电影做点事情,是很幸福的。我赚到的是骄傲和幸 福感,太值了。”方励认为《百鸟朝凤》最感人之处,在于传递了一种做人的“范儿”,“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 需要的。” 在方励的帮助下,加上吴天明在电影圈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 加入支持《百鸟朝凤》的队伍中,圈内多位重量级电影人都义务为之 宣传。喇培康、吴思远、江志强、于冬、张昭、叶宁、赵军、周铁 东、谢维嘉等影业大佬纷纷通过手书形式对影片表示支持。影片点 映时,黄建新、贾樟柯、徐克、张一白挨个站台;首映礼上,谢飞、黄健中、陈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描写了吴天明的从影经历、成长之路,作为导演的心路历程、导演方法与经验……细细研读中,就会有一个真性情的西北汉子栩栩如生矗立在面前。他的艺术追求、为电影执着献身、对青年人才的关爱扶持、正直善良大度,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大写的吴天明,本书对研究吴天明电影艺术及中国电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