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访谈录

李安访谈录
作者: [美] 卡拉·雷·富勒 编 / 李安 / 邵逸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李安访谈录
ISBN: 9787305277214

作者简介

卡拉·雷·富勒,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电影和电视艺术系副教授,曾任维斯顿电影长片评估主任,新线影业、米拉麦克斯影业及多家其他制片公司的剧本评读人,著有《好莱坞走向东方》。邵逸,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硕士,译有《每个词语都是一只唱歌的小鸟》《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等。

内容简介

莫夫曼:你为何以家庭结构作为你所有电影的基础? 李安:在我看来,家庭关系是非常坚固的。它赋予人信仰,让人抵抗无聊,抵抗对毁灭的欲望。人一般需要某种约束——社会、家庭、国家、宗教的约束。但这可能变得非常复杂。 莫夫曼:你总是在作品中检视父亲的角色。事实上,你曾戏谑地将你的前三部作品称为“父亲三部曲”。在《理智与情感》中,引发故事的正是父亲的缺失。在《冰风暴》中,我们看到了终极美国父亲式人物——尼克松总统深陷丑闻,一切都陷入混乱。凯文·克莱恩饰演的本是我们身边遭遇危机的父亲。你为何经常运用父亲的主题?这与你的个人经历相关吗? 李安: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父权社会,我总是认为父亲有高于家长的寓意,父亲是传统体系的象征。我的前三部作品取材于我的父亲。 莫夫曼:能否介绍一下你的父亲? 李安:我父亲是他家中唯一离开的。他来到台湾,和我的母亲结婚,然后生了我。他是我上的高中——台湾最好的高中之一——的校长。上学时是校长的儿子,这总是令人十分尴尬!而且我是长子,所以总觉得自己必须撑起一切。我家里没有人喜欢艺术和创作,更不要提娱乐行业了。父亲代表的一切——家庭责任——让人难以呼吸,难以面对真我。 莫夫曼:你的父亲想让你做什么? 李安:我猜除了导演做什么都可以。他希望我教书,但我坚持要上电影学院。如果我没有拍《喜宴》并且获奖,他应该会觉得我很丢脸。 在《冰风暴》中探讨父亲,这对我而言很重要,因为和我其他作品中的父亲相比,本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更多改变。父亲是锚,影片的故事是围绕他展开的。但这一次,人物的原型是我自己。 莫夫曼:你自己? 李安:我自己。我对做父亲的恐惧。 莫夫曼:能否具体说说? 李安:我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十三岁和七岁。我自己做父亲的体验和我对我父亲的认知是不同的。如今不是成年人生孩子——是孩子让父母成为成年人。你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会以你为榜样,你必须努力不辜负孩子的期望,做一个好人。孩子会让你更成熟,但没有人能事先准备好做孩子的榜样,教孩子应该怎么做,满足他们的愿望。你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所以只能伪装。这很像执导一部电影:你有一些想法,但作为父亲和导演,你很多时候需要表演。(笑。)你想对孩子诚实,但无法完全做到。事情会像电影《大话王》中一样变得一片混乱。但作为家长,你必须保持秩序,不能像《冰风暴》中的父母那样固执地冲向未知。 …… 莫夫曼:《冰风暴》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阿托姆·伊戈扬即将面世的作品《甜蜜的来世》中也有类似的探讨。你们似乎都在问: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做什么? 李安:我认为这是集体意识的一部分。中国人相信如果你做了坏事却未受惩罚,只是时候未到。我们在对孩子做什么——我们作为父母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它会让我们警惕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会考虑后果。我们为了方便自己,解放自己,行事必须小心,因为这一切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我希望,正确的发问可以迫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电影和我的家庭是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但我的家庭为了我的工作做出了牺牲。因为拍电影时,我肩头扛着很多人的梦想,这比我的个人生活更重要。维持平衡很难,就像让盘子在细杆上旋转那种表演。很有中国味! 莫夫曼:《冰风暴》中有一幕,父亲提着行李箱上楼梯。他在儿子的房间门口停下,说:“嗨,我回来了。”两个男孩一脸迷惑地抬起头问:“你出去了吗?” 李安:(笑。)很悲哀。人物在他们的生活中梦游,很快就会被叫醒。 莫夫曼:但是只有发生悲剧才能把他们叫醒吗? 李安:是的。痛苦最能让人清醒。我认为痛苦在精神上是有益处的——是一种让人清醒的症状。如果去除人体的疼痛神经,人就会失去保护,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真切的痛苦让人成长。 莫夫曼:作为电影人,你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 李安:我最早拍摄了三部很个人化的作品。但我认为,你的所见所闻、你的周边世界,是很有局限性的。所以我不会拍十部那样的电影。我的成长经历挺无聊的,所以我想做有趣的尝试,想要突破自我,想要去探索。现在,我每拍一部新电影都认为影片会失败,我气数已尽,我喜欢这种感觉。我不想失败,但我想知道我的极限在哪里——这是我对电影的态度。但我不想成为电影的奴隶。我会竭尽全力,但一部电影一旦完成,我就要向更高处进发。在我看来,导演是学习的过程,生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学习就是目标,是人生的基调。 李安的英语访谈合集首译中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断背山》《卧虎藏龙》标配读物,精选十九篇重要访谈,时跨二十年。 他是轰动国际影坛的传奇,屡获奥斯卡金像奖。 幽默大胆,一针见血,直击人心,引发当代人的情感共鸣,洞悉女性、欲望、家庭、中年危机、跨文化交流、局外人身份等社会热点议题。 十九堂大师电影课,清晰勾勒李安创作理念与电影之路。 听李安亲自深度解析他的代表作:《饮食男女》中食物镜头艰巨的拍摄过程;《卧虎藏龙》多重深刻的隐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多层次叙事…… 听李安回忆电影拍摄的苦与乐:《卧虎藏龙》的打戏浪漫疯狂,剧组经历戈壁噩梦;因《断背山》反响热烈而感到忐忑不安;英语很差,却要拍简·奥斯汀的作品;周润发不肯梳辫子;杨紫琼拍打戏时受伤;温斯莱特刚满十九岁,青涩却天才;汤唯由李安从一万名女演员中挑选出来,因为觉得她很像自己…… 十九份大师电影与文学私人清单,与李安同步观影读书。 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费里尼、伯格曼、大卫·林奇、成龙、李小龙…… 张爱玲、扬·马特尔、安妮·普鲁…… 十九部李安即兴主演的微电影,讲述他的童年、亲情、事业,记录他的热爱与困惑。 总是在走神的童年,穷得叮当响的窘迫,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美国做局外人的困惑,对做父亲的恐惧,对强势女性的偏爱;不喜欢写作,喜欢做导演、讲故事、挑战极限…… 十九次面对面畅谈,唤醒李安电影世界的卧虎藏龙:爱、欲望与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