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冲突的战略/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ISBN: 7508038509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在2005年与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卢修斯·N.李奈特(Lucius N. Littauer)政治经济学教授。谢林1921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洲。他于1944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48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他获得了弗兰克·E.塞德曼(Frank E. Seidman)政治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其代表作包括《冲突的战略》(1960)以及《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1978)。与传统上大量运用数学的博弈论不一样,其主要研究领域被称为“非数理博弈”。 谢林重要的理论著作包括《冲突的战略》、《武器与影响》等,其中前者是相关领域中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深有影响。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托马斯·谢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博弈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的新闻稿中就特别提到了他的《冲突的战略》一书。毫无疑问,《冲突的战略》是谢林获得诺贝尔奖量重要的原因。
如果把研究仅仅局限于冲突论,我们将受到理性行为假设的严格限制, 它不仅指明智行为,还包括权衡利弊后所做出的行为反应,而这种权衡则建 立在冲突双方各自明晰的、内部协调的价值体系基础之上。这样的话,我们 就人为地缩小了研究结论的适应范围。如果仅仅为了研究现实中的冲突行为 ,我们在这种局限的条件下得到的分析结论要么是对现实完美的反映,要么 则是对现实的歪曲。由于任何抽象活动都存在类似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做 好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进行评判的准备。 有关“战略”的研究之所以能够推动理论的发展,并非这一研究方法在 目前所有的研究方法中最能反映事实,而在于其对理性行为的假设卓有成效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一针见血地揭露研究对象的关键所在,从而有助于理论 发展。此外,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严格区分自己分析的冲突过程和假设中冲 突主体参与的冲突过程。我们要求假设中的冲突主体行为具有某种连贯性,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们是否符合连贯性这一标准来分析是否存在其 他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虽然对“理性行为”的假设极大地推动了理论进步 ,但是我必须重申,检验研究得出的理论是否真实反映了现实则是后续之事 。 虽然战略论承认冲突产生的合理性,并以假设的“志在必胜”的冲突主 体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并不否认冲突双方之间除了冲突利益往往还存在某种 共同利益。事实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本身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对立冲突与合 作依赖并存这一现实。双方利益完全对立的完全(pure)冲突状态是非常罕见 的。完全冲突通常只会在大规模毁灭性战争中出现,否则在一般战争中也很 难发生。鉴于此,冲突中的“胜利”一词含义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冲突中的 “胜利”只是相对于冲突一方的价值观而言,而非冲突另一方。而且这种胜 利只能通过冲突双方的讨价还价(bargaining)、互谅以及避免采取互损行为 得以实现。如果战争成为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那么就会出现所谓的“完全 冲突”。但是,倘若存在任何避免发生大规模毁灭性战争;或是仅打一场破 坏性最小的有限战争;或是武力威慑就能迫使对方退缩的可能性,那么互谅 的可能性就同冲突要素一样重要。诸如在威慑、有限战争、裁军或谈判中。 冲突双方都隐含着某种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性。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