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奥森文库传家书系(精装)

人类简史——奥森文库传家书系(精装)
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人类简史——奥森文库传家书系(精装)
ISBN: 978754704852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影响数代人的人文启蒙作家。他曾获得慕尼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但与一般的历史作家不同,他的历史类著作大多幽默诙谐,轻松易懂,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情怀,因此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人类简史》《圣经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等。 译者简介: 沈性仁(1895—1943),浙江嘉兴人,商务印书馆编辑沈秉钧之女,北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之妻。早年翻译有王尔德的作品《遗扇记》,并在《新青年》发表,受到诸多读者喜爱。后又与徐志摩一起翻译《玛丽玛丽》,受到胡适、金岳霖、朱自清等人的赏识。1925年沈性仁用心翻译房龙的《人类简史》,此书一经出版,便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房龙热”。

内容简介

?人类舞台的起始? ?1 我们活着有一个极大的疑问。我们是谁?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往哪里去? 我们已把这疑问慢慢地但是鼓着坚执的勇气推到不能再推的地方,希望在那里可以得到我们的答案。 我们所推的不远,所以知道的事情不多;但我们已经达到一个由此可以猜想出许多事情的地方了。 在这一章内,我要告诉读者人类的舞台最初是怎样(按我们十分的相信)成立的。 我们所以要研究人的历史,是因为他在地球上虽然最后出现,但是最早能运用他的脑力去支配自然的势力。猫、狗、马以及其他动物,虽然也有它们有趣的历史,但没有人类所有的这种特色。 我们现在所居的星球,最初原是(按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一个大火球,在那漫无边际的太空中,仅仅是一点小小的烟雾。在无数年代的过程中,星球的表面渐渐烧尽后,结起一层稀薄的石皮。无休无尽的雨水,不断地冲击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块,把它们击成细沙尘埃,带入热汽腾腾的地球上的高峰之间的山谷里。 到后来,太阳从云端里探首出来,望见这小小的星球上现出几个小水潭。这些小水潭以后逐渐变成东西两半球的大洋。于是有一天一个大奇迹发生了。那没有生命的得到了生命。最初的有生命的小细胞在海面上漂浮,没有目的地随波逐浪了无数年。但在这些年代内,它却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容易生存在这凄凉的地球上的习惯,其中有的小细胞非常欢喜住在小河与池塘的昏暗的深底里。它们就在从山顶冲下来的黏土中生根,长成了植物。有的宁愿到处移动,就生出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像蝎子似的开始在海底的植物与像水母似的淡绿东西之间爬行。此外又有些遍体有鳞的东西,靠着一种游泳的动作,到处来往寻食物;它们逐渐在海洋内繁殖了无数的鱼类。 同时那些植物也增加了数目。海底已无它们容身之地,于是不得不离开海水,去到山脚的泥滩或湿地上另筑新家。海潮每天上来两次,将它们全身泡在咸水内。其余时,它们就在不舒服的情况中将就对付,并且设法在包围星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活着。 经过许多年代的训练,它们学会了如何在空气内生活与当年在水里生活同样地舒服。它们的骨干长大了,长成了大小的树木,到最后,学会了如何开美丽的鲜花,引动大野蜂与飞鸟的注意,这些蜂与鸟替它们到处去传播种子,使全世界都铺满了绿沈沈的草地和阴森森的树林。 有的鱼类也渐渐离开海水,学会了如何用肺呼吸与用鳃呼吸一样方便。我们称这类动物为两栖类,意思就是它们既可以陆居,又可以水居。你在半路遇到的小青蛙就可以告诉你两栖类的二重生活的快乐。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水,渐渐能适应于陆居的生活。有的变成爬虫类(像壁虎之类会爬的)。它们与昆虫同享树林里的安静。它们为要在松土上来去得快些,便把它们的腿改良了,体格增长了,直到这世上充满无数庞大的动物(生物学教科书上将它们分为鱼龙、斑龙和雷龙三种)。这种动物长大到三四丈之长。 有的爬虫类起始迁居到树顶,那时的树往往高至十余丈。它们不用腿走,所以必须另有方法迅速地往来于树林间。于是它们把身体上一部分的皮肉变成一对翅膀与足指间的掌皮,翅膀渐渐长满了羽毛,又把尾巴当作舵,如此便可以自由飞翔,最后就发展成真正的飞鸟。 这时又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庞大爬虫类统在一个短时期内死绝了。我们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为骤然改变气候的缘故。也许是为它们长得太大,以至不能游泳,不能走,也不能爬,即在它们近旁的羊齿与树,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而饿死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总之,百万年的庞大爬虫类的世界是完了。 现在的世界渐被许多不同样的生物所占据。这些生物都是爬虫类的后裔,但与它们绝对不同,因为它们抚养孩子是用母亲的乳哺的。这种动物现在称为“哺乳动物”。它们身上脱落了鱼鳞,不采用羽毛,而披满了毛发。这些哺乳动物后来发展许多别的习惯,使它们的种族得到一个比任何动物都占便宜的极大利益。母的哺乳动物怀卵在腹内,直到孵生之日。别的动物一向都把它们的孩子丢在一旁,任凭它们受冻受热,或被野兽吞食,独有哺乳动物与它们的孩子相处很久,在孩子们尚无能力抵抗仇敌之前,永远庇护它们。这样,使小的哺乳动物有极好的生存机会,因为它们从它们的母亲们身上学到许多本领。你只要看一只老猫教导它的小猫如何保护身子,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你就可以明白了。 关于这些哺乳动物用不着我多说,因为你知道得很清楚了。你的周围都有它们,不论你出门或在家,它们无时无地不是你的同伴;在动物园的木栅里,还有你远房的从兄弟呢。 现在我们走到歧路口了,那时人类忽然脱离过哑巴生活的动物所走的无穷尽的行程,开始运用他们的理性来定他们种族的运命。 有一种哺乳动物的寻食与找居处的能力仿佛比一切的动物特别强。它们学会用前足拿食物,靠着天天练习的功效,前足就变成手样的爪子。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它们学会如何使全身支撑在两条后腿上(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人类虽已有过一百万年以上的经验,然而每个小孩尚需重新学过)。 这种半猿、半猴式的,但优胜于此二者的动物,后来成为最成功的猎户,且在任何气候下都可以生活。它们为求安全起见,出游时都结队而行。它们学会做一种怪声去警告将要遇险的孩子。如此又经过几千百年之后,他们渐渐用喉音说话了。 这种动物,虽然很难相信,确是你的“像人”的祖先。 传承一个世纪,影响千万读者,这是人文主义大师——房龙,送给世界的礼物。 《人类简史》是房龙的代表作,这本书流行了百年之久,曾一度成为美国中学的历史教材,获得儿童文学大奖“纽伯瑞奖”; 《人类简史》讲史深入浅出,是被诸多文人学者推荐的世界史入门读物,它的视角广阔,能让读者形成一个宏大的历史观; 与一板一眼的历史专著不同,《人类简史》的行文风趣幽默,文笔优美,能带给读者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令人感到轻松愉悦。本版《人类简史》采用的是沈性仁的译作,作为老一辈的翻译者,沈性仁的语言简洁典雅,却又通俗易懂,更符合孩子的语言学习要求。即使成人,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这本经典译本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