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西湖全书)

西溪(西湖全书)
作者: 赵福莲等著
出版社: 杭州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西溪(西湖全书)
ISBN: 78063373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两溪梅墅不是名人别墅,而是梅农居住的小村落。《两湖志》称西溪“ 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植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又多临水, 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许承祖《西溪》诗云:“好山多在 圣湖西,绕屋梅花映水低。过客探幽休问径,雪香深处是两溪。”鲍诊诗: “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胡介“西溪竹枝 词》:“有屋尽从梅里出。”柯一腾《雪后过西溪》:“腊月溪山行处独, 梅花世界入来深。”曹雩俭《西溪看梅》:“山雨逶迤沉暮钟,梅花此去几 千重。”吴春焘《怀西溪》:“西溪近存秦亭西,一十八曲雪色迷。”凡此 等等,皆可见当时盛况。“西溪探梅”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吴梅村还以此题为内容作过一幅画送友人。他的诗《题河渚图送胡彦远 南归》中说:“我为作此图,仿佛梅花墅。”故此图亦可为《西溪梅墅图》 。 西溪悔墅引来许多游客,朱梦彪有《河渚探梅》诗: 独放西溪棹,因寻曲水梅。 品高香早透,性逸色偏皑。 境僻民风古,花深雨露培。 春游聊自适,对月且衔杯。 释大绮亦有《西溪梅墅》寺,诗曰: 孤山狼藉后,此地香未已。 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 从上可见,这个村落内梅农很多,房屋都傍溪而筑,孤山梅花落尽之时 ,此地的梅花仍芳香如故。 当历史的风云一页页随风而去,曲水庵连同它的香火法席亦被卷走了。 如今,庵废人亡,徒存一方墟丘,默默地诉说着它的过往盛事。人们不远千 里,赶来坐在舟千里泊岸听绛的场景再亦不复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 的将来,曲水庵又会在西溪湿地再建起来,让人们住恍惚之余,又能听到曲 水庵不落言诠的梵呗钟声。 交芦庵参透交芦义 交芦庵原名止等庵、芦庵,位十秋雪庵之东。据《成淳临安志》记载,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创建。至明万历初年(1573),如觉法 师从龙归坞移锡于此。宗伯董其昌题名为“茭芦”。据说此题名为“交芦” 之误。因为“交芦”是取佛经“根、尘、识三都无实性,同丁‘交芦’之义 ”。亦以庵构建在芦荡之中,故直名“芦庵”。自此之后正等庵就改名交芦 庵了。 明崇祯初年(1628),如觉法师的后嗣性法师逝世,瑞法师接任住持之职 。瑞法师能出色地继承了先师的遗业,拓庵成院。四周以竹篱为围墙,篱门 虽设而不关。大学士钱士升为它题额“复古正等院”。拓建后的正等院,前 面为忏堂三间,大学士张瑞图替忏堂题名为“圆应”。堂中设如来佛祖释迦 牟尼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圣像。圆应堂后面为二间观堂,两侧厢屋,“蜂 房燕寝”,住着很多僧众,又简陋又拥挤。同应堂前种植多种名花,其中有 一种叫千叶杜鹃者十分珍奇名贵。后面天井中种有桃花、茶花,还有藤本打 结树。其中有两块太湖石碑,大小形状与保俶塔的石碑一模一样。大约在清 朝咸丰、道光年问,庵中还有匾额“河渚名蓝”,题写者不详。 首任住持如觉,字照空,钱塘人,姓徐,原拜正等庵奎公为师,剃度出 家。出家后当行足僧,剑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师。他到过的地方有清凉山、 峨眉山、洛伽山、鸡足山,以及湖南、广东等处。其访问的对象,除得道高 僧外,还有颇具名望的辅宰大臣,这种游历,增加了他的学识,提高了他的 觉悟,归来后,在法华坞遗址上扎一茅庵住下来。十六年中诵《法华经》50 00余部,又历经五年,专修佛教忏法。奎公圆寂后,如觉法师移锡交芦庵, 接替奎公为住持。明万历丙辰年(1616)六月,很恬静地坐化了。 交芦庵香火很盛,环境清幽。庵中香烟缭绕,连云带雾,四周水波荡漾 ,光摇影碎,渔鸥戏水,令人忘机得趣。 P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