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经典常谈诗文常谈/认知国学经典书系
ISBN: 9787220101557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 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 虽是系统相承,民问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 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 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 。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 备功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 致的。《苟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 独传者,一也。” “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 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 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 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 “仓颉 ”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 契是商民族的祖宗。 “契”有“刀刻”的义;古代 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 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 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问 。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 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 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 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 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 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 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 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 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 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 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 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 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 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 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 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 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 ,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了《博学篇》 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 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 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 一就容易进行了。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 ,单称为《仓颉篇》。秦代那三种字都不传了;汉代 这个《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 些人作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篇》差 不多。其中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 篇》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就篇》不分章而 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 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 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 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 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 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 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 ,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 “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 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