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街

建国街
作者: 陈世旭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建国街
ISBN: 9787559430779

作者简介

陈世旭,当代作家。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问题》、《将*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登徒子》、《一生之水》、长篇传记《八大山人传》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青藏手记》、《人间喜剧》、《陈世旭散文选集》、《边走边想》、《谁决定你的世界》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小说《小镇上的将*》、《惊涛》、《马车》、《镇长之死》分获1979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1987--1988年全国**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内容简介

思乡曲 一 先烈陵离张晓琚的住处不远。只要没出差,张晓珺就 常在入夜后走进那儿的浓密的林荫。 那个夜晚与张晓珺平常散步的夜晚一样宁静。入夜后 的陵园格外肃穆。苍松翠柏拥墓道,满园黄花尽碧血。初 有一二游人,终而杳然。 张晓瑁在大学上的是历史系。她对历史毫无兴趣,只 因为是冷门,才填报了这个专业。清末民初这一段,她觉 得特乱,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大略有些印象。 武昌起义前,革命*好像组织过多次武装起义,这次 应该是***的一次。原来计划得好好的,不料起义前后 变故频生,以致*后只有孤*作战,遇大批清*伏击,寡 不敌众,以失败告终。革命*人陈尸逾百于旷地,惨不忍 睹。蒙义士多方奔走,以房契抵押购得墓地,收殓丛葬。 之后又由海外华侨捐建了这个陵园。 陵园兼具中国传统建筑以及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正门 仿凯旋门,穿过门洞,墓道沿坡而上,中段有一拱桥跨越 的月池,由于是斜坡,人们在拱桥上会不由自主地低头, 如同低头默念,故名“默池”。 墓道北端的高大坡顶平台,即先烈陵。墓塘取正锥形 ,四周护以铁链。墓顶是四柱碑亭,碑亭顶部形同悬钟, 象征“自由钟”。 墓塘后是纪功坊。顶层青石横列成崇山形。自由女神 像屹立其上;底座两侧,各有一条挂着石雕花环的石折柱 ,寓烈士牺牲犹栋断梁折,花环表缅怀。死难者肉体湮灭 而精神不死。 先烈陵序言,是革命***署的名。张晓珺白天散步 时读过,情辞悲切激越,称这次起义是开国血史。 林子静极,一地落叶,吞没了足音。顶上是浓密的树 冠,夜空被遮掩,稀疏的月光,透不进来。已近春深,晒 了**的林子,散发着夹杂淡淡苦味的湿闷气息。周围的 一切都隐没在黑暗中了无声息。狭窄的树缝中隐约透出城 市闪烁的光亮。不远的前面,就是自由女神脚下的纪功坊 了。 忽然响起了音乐。一个只能隐约看到背影的人面对纪 功坊,在拉提琴。树林中时高时低的风声,同那琴音有着 一种默契,无可回避地直人人心。 是马思聪的《思乡曲》。 狭窄的土城墙上,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头回还。北 方民歌《城墙上跑马》是《思乡曲》的主题,深藏在质朴 优美曲调中的是去国怀乡者无法归来的凄楚。作者对它毫 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在保 持原来民歌的朴实特征的基础上,对原民歌所表现的个人 悲惨命运和乡思之情做深入拓展,使得深不见底的感伤不 断提升和发展: **乐段陈述主题。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柔 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朦胧、温和、细致入微地轻声奏出 思念的忧伤;第二乐段略有了活泼明朗的气息;第三乐段 为再现部,再次奏出民歌主题,激动和感慨交织,旋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