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76
折扣购买: 留德十年(典藏版)(精)
ISBN: 9787020138203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一 留学热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 其声势之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 年学子的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 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 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仔细分析其中原 因,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则完全不同。相同的 原因我在这里不谈了。不同的原因,其根底是社会 制度不同。那时候有两句名言:“毕业即失业”“ 要努力抢一只饭碗”。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 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饭 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 ,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要 他,成了“抢手货”。 当时要想出国,无非走两条路:一条是私费, 一条是官费。前者只有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 子女才能办到。后者又有两种:一种是全国性质的 官费,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类;一种是各省 举办的。二者都要经过考试。这两种官费人数都极 端少,只有一两个。在芸芸学子中,走这条路,比 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是否有走后门的?我不敢说 绝对没有。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一般是比较公 道的,录取的学员中颇多英俊之材。这种官费钱相 当多,可以在国外过十分舒适的生活。往往令人羡 煞。 我当然也患了留学热,而且其严重程度决不下 于别人。可惜我投胎找错了地方,我的家庭在乡下 是贫农,在城里是公务员,连个小官都算不上。平 常日子,勉强糊口。我于1934年大学毕业时,叔父 正失业,家庭经济实际上已经破了产,其贫窘之状 可想而知。私费留学,我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癞 蛤蟆压根儿不想吃天鹅肉,我还没有糊涂到那个程 度。官费留学呢,当时只送理工科学生,社会科学 受到歧视。今天歧视社会科学,源远流长,我们社 会科学者运交华盖,只好怨我们命苦了。 总而言之,我大学一毕业,立刻就倒了霉,留 学无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有网难结;穷途痛 哭,无地自容。母校(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 生要我回母校当国文教员,好像绝处逢生。但是我 学的是西洋文学,满脑袋歌德、莎士比亚.一旦换 为屈原、杜甫,我换得过来吗?当时中学生颇有“ 架”教员的风气。所谓“架”,就是赶走。我自己 “架”人的经验是有一点的,被“架”的经验却无 论如何也不想沾边。我考虑再三,到了暑假离开清 华园时,我才咬了咬牙:“你敢请我,我就敢去! ”大有破釜沉舟之慨了。 省立济南高中是当时全山东唯一的一所高级中 学。国文教员,待遇优渥,每月一百六十块大洋, 是大学助教的一倍,折合今天人民币,至少可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