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奢侈的
ISBN: 9787568902083
黛娜·托马斯(Dana Thomas),《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文化与时尚作家,她从199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报导,并且在各种刊物发表文章,包括《纽约客》《哈泼时尚》《时尚》《华盛顿邮报》与伦敦的《金融时报》。她也是《哈泼时尚》杂志澳洲版巴黎特派员,以及巴黎英美媒体协会与海外媒体俱乐部成员。1996年到1999年,托马斯在巴黎的大学教授新闻学。 过去15年,她为《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与《时代》杂志巴黎分社撰写关于时尚与精品事业的报导,她探讨精品工业黑暗面的文章鞭辟入里,揭发普拉达、古驰与巴宝莉等名牌不愿让大众知道的真相。
第一章 奢侈品行业的诞生 行李箱是路易威登的核心产品。19世纪中期,路 易·威登创办他的企业之际,行李箱是旅行的必备品 ,就像今天带轮的旅行箱一样。那个时候,人们外出 旅行一走就是几个月,多的时候要带50个行李箱,装 的东西从衬裙到瓷器,无所不有。今天,路易威登每 年还要出品约500个行李箱,但很少再用于旅行了。 就算是旅行要用——这往往是出于怀旧的缘故——它 们的主人也会提前用邮递或海运,甚至私人飞机托运 走。多数路易威登行李箱,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会 像艺术品一样摆在家里,或者用做置物架、咖啡桌甚 至吧台。 路易威登的行李箱多少还照着150年前的工艺制 作,大多数行李箱在巴黎郊外工人阶级聚居的塞纳河 畔阿涅勒区的作坊里生产。走进路易威登的作坊,仿 佛从一片单调、土黄色的堪萨斯州步入五彩缤纷的奥 茨国。穿过粗壮古树围起来的浓密草地,和修葺齐整 的玫瑰花圃,是一座风格简洁的两层乡村风格小楼, 有银色的锌皮屋顶,白色拉毛水泥外墙,精美的装饰 边线。路易·威登,这位出身卑微、勤劳的手工艺人 ,在1859年把家迁出肮脏嘈杂的巴黎城区,来到这里 建起了这座房子。房子后面,是有100年历史的L形两 层作坊,220名工匠在这里工作,每年制作出数百个 行李箱,缝制几千个手袋。路易威登有14个官方认定 的皮具制作点,11个在法国,2个在西班牙,1个在加 利福尼亚州的圣迪马斯。 工匠们在一楼宽敞的木材车间里用欧克美榄木 (Okoume)制作路易威登的行李箱框架,这种木材产自 非洲,轻巧却坚硬。在链接铰位时,工匠们在箱子里 面粘上一块结实的帆布,外面也粘上一块。1845年, 路易·威登先生发明了这一工艺,取代了那时采用的 庞大笨重的金属架。帆布不会破损,开关都很方便, 而且使得箱子盖的表面很平整。行李箱的外部材料通 常采用印有路易威登首写字母的花押字,或米色和咖 啡色棋盘格的防水帆布,覆盖在木箱和铰链上。行李 箱的边角处镶了用热压和冷压铸型的铜料或皮料。边 缘的装饰线俗称“Lozine”,由多层纸张和布料压缩 、浸泡在锌溶液中制成。楼上,工人们在钉杨木带子 ,把它们钉在箱子中央、边缘的Lozine装饰线、边角 和五金件上。敲钉子的声音大极了,在“锤子车间” 工作的8个工人都戴上了耳塞。箱子里层,粘上一种 叫“威登呢”(Vuittonitte)的珍珠灰棉质帆布,或 者用名为“奥坎塔拉”(Alcantara)的人造绒面革做 衬里;最后再缝上卡其布,用来固定物品的位置,而 卡其布上有棉布条织出的“LV”字样。所有工序完成 后,行李箱便送去清洁、质检,然后送去包装、货运 。 在阿涅勒区的作坊里,同时也做手袋,年产量达 数千个。其中有长方形的轮船包(Steamer Bag),这 种轮船包全部由手工制作——它最初设计于19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