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28
折扣购买: 曾国藩全书
ISBN: 9787511331601
恒心守志,断无不成事 【原文】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译文】 有恒心,就肯定没有办不到的事。 【解读】 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但是从立志到成功这条路上并非一片坦途。立 志只是一个开始,要想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恒心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拥有一颗恒心,弱者会鼓起勇气面对人生路上的荆棘、泥沼、高山、深渊; 强者会以成熟的心态来迎接每一次挑战,保证自己的方向不会偏离,到达自 己想要去的地方。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老子曾言:“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居下,柔弱居上。” 这句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很柔软,但死后就会变得僵硬;草木活 着的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但死后枝叶就会变得枯槁。这说明了曲折的人生路 并非死路,用恒心坚守住自己的志向,就不会让自己的梦想无疾而终。 曾国藩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一路艰辛忍辱负重,恒心始终没有离开他 。 在安庆之战的紧要阶段;曾国藩分兵三路,直指江浙地区。但是这三路 部队却并不太平,胡林翼之死使曾国藩失去一个最有力的伙伴。李鸿章与左 宗棠两路军队时不时地表现出不合作态度。曾国藩面对这些情况只能息事宁 人,按捺住自己的性情。 曾国荃的军队虽然不存在不合作的问题,但是军饷不济。湘军的军纪败 坏随时都有叛乱的威胁。此时的曾国藩要面对诸多问题一并爆发的情况,再 加上旧疾新病齐发,导致他几乎无法工作。 然而,一直到最后,曾国藩都没有选择放弃。后来,他也忍不住感叹当 时自己有些太逞强,以至于心身疲惫。这其实也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更证明 曾国藩取得成功的艰辛。 窘境、困境往往考验着一个人的恒心。信念坚定的人不会把任何的困难 当作阻碍自己前进的铁蒺藜,而意志薄弱的人哪怕碰到很小的困难,都会为 自己编织出各种理由迎难而退。 自古以来,有许多关于持之以恒的事例,西汉的匡衡就是一个用恒心获 得成功的典范。 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 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 不肯轻易借给别人。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 ,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您只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 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 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 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可难 倒了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 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 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 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 名的学者。 一个农民的孩子坚守着自己读书的梦想,用“偷光”的方式克服不利的 条件环境,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这看似简单的成功历程其实蕴涵着一路的 艰辛。 其实,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学习读书,方式的转变不能代表内在因素的 改变,而内在的因素往往能够让一个人进发出最多的能量。 这个内因便是在曾国藩和匡衡身上都曾体现的恒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 何的事情能够一蹴而就,也没有任何的利益会手到擒来,想要用最短的渔线 去钓最深处的大鱼,这是在痴人说梦。坚定地固守着自己的梦想,它既是一 件易事,也是一件难事,拥有恒心的人懂得将这件难事变为易事,而失去恒 心的人则会把易事弄巧成拙,最后导致半途而废。 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