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想念梦幻的桂旗
ISBN: 9787305132902
孟晖,女,20世纪60年代出生,达斡尔族。1987年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1993年至法国留学。现居北京。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文化史研究著作及研究性随笔《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花间十六声》《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等,译作《西方古董鉴赏》《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等。
我是从《洛神赋图》知道《洛神赋》的。在我的 印象中,《洛神赋图》在70和80年代的中国,正像缭 娜丽莎》在西方一样的 流行。打开杂志,翻开报纸,你会经常看到这一幅古 老画卷的启 首那一段;它甚至会出现在明信片上,火柴盒上,让 你回避不 得。于是,也正像《蒙娜丽莎》一样,《洛神赋图》 是如此的被滥 用,让人几乎从有记忆起就知道这一幅绘画的存在, 以致*终 变得对它熟视无睹,再没有独特、新鲜的感觉。 这正是《洛神赋图》发生在我身上的情形,在耳 濡目染之 下,这一古老画卷以及关于它的一切都成为了一种知 识,我知 道这些知识,但并不真正明白这些知识的涵义。直到 有一次,我 再次偶然地从一本杂志的彩色插页上看到了那如此熟 悉的画 面,忽然被它奇异的美震慑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 人物,但是, 我从洛神回身顾盼、似来似去的身影上,从她临风飘 飘的衣带 上,从那高古游丝的线描上,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含情 脉脉,什么 叫惆怅,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即。直到**,我面对《 蒙娜丽莎》, 也不会产生西方人那种异常的感动与激动,但是,我 却能够理 解西方人的这种感情了,因为我知道,这正是我每一 次看到《洛神赋图》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情感。 也许正因为对《洛神赋图》太珍重了,我倒一直 不急着去读 《洛神赋》:在很长时间里,《洛神赋》对我的意义 ,就在于它为 《洛神赋图》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缘由和依据,好像《 洛神赋》存在 的价值是因为《洛神赋图》而决定的,在我这里,二 者的因果关 系被**颠倒过来了。*何况,我们好像不知从哪里 早就知道 了《洛神赋》中讲述的故事,以及围绕昭神赋》所发 生的那一场 爱怨嗔痴。正像《蒙娜丽莎》一样,你总是听到人们 那么郑重其 事地提到它,以致会不可抑制地对它丧失好奇。 直到不久以前,为了研究《洛神赋图》中反映的 一些服饰和 风俗细节,我才找来《洛神赋》认真地读了一回。一 读之下,才知 道自己过去是多么的鄙陋无知。 曹植和甄氏之间的悲剧关系前后持续了若干年, 而且过程 极其曲折复杂,牵涉到残酷的宫廷政治。但是,作为 对心上人的 怀念,曹植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写一篇悼亡文,絮絮 叨叨讲述他 自己有多倒霉,他爱的人有多不幸——倘是换上现代 人,那是 要写上厚厚一本回忆录的,展示他和甄氏之间的每一 个细节, 所经历的每一场风波,周围人对他们的每一点不公。 但是,曹植 不是平庸的现代人,他对暴露个人隐私没有那么大的 兴趣。他 只是用短短的篇幅,虚构了一个奇特的神话故事,完 全用隐喻 的方式,表达了永失我爱的沉痛。正如《桃花扇》呈 现出完整的 长篇小说结构一样,《洛神赋》很像是一篇精彩的短 篇小说。短 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一般来说,应该是“从现在开 始,在现在 结束”,《洛神赋》在取材上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我们**人的眼光来看,《洛神赋》不仅是一 篇标准的短 篇小说,而且是一篇手法**“现代”的小说。作者 在文章的一 开始,就对文中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一次消解,指出 之所以写 出这样一篇故事,**是*了前人创作的启发: 黄初三年,我到京师朝谒,事毕之后,在归途中 从洛河上渡 过。古代的人有个传说,说是这条河的水神叫做宓妃 。我想到宋 玉曾经写过楚王和高唐神女的故事,于是也作了这样 一篇赋。 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从京师向藩国归去…… 翻成白话,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博尔赫斯小说的开 头。像很 多现代小说一样,作者一上来就来了个自我解构,明 确说明自 己的故事是杜撰的,是在模仿前人,是戏仿之作。可 是,*有意 思的是,在已经事先声明是编造的故事中,作者让自 己以** 人称“我”的身份出现,成为故事的男主角。在虚构 的故事中, “我”却保留了作者鄄城王曹植的真实身份和经历。 公元222 年,曹植进行过一次途经洛河的旅行,这在历**是 确实发生 过的事情,作者在文中一开场就指出,本文中的故事 被假设是 发生在这次旅行中的一段奇遇。鄄城王曹植这个真实 的人成了 虚构故事的男主角,整个故事,就是讲述作者为自己 所幻想出 来的一次虚构的经历。现实和幻想被故意交织在了一 起,于是, 真实与虚幻的界线被模糊了,二者都丧失了各自的确 定性,彼 此混淆成一体。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