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旅游教育
原售价: 272.00
折扣价: 136.00
折扣购买: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全本美绘详注版4种共8册)
ISBN: 9787563740055
罗贯中(约1330 -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戏曲家、小说家,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罗贯中早年曾有图王霸业之志。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故而他也参与并逐鹿其中。明朝建立后,罗贯中因曾与朱元璋为敌,不得不放弃科举入仕的道路,与“伎艺”“倡优”为伍,成为一名戏曲平话作家。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落寞境况的巨大心理落差,正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关键所在。我们在阅读本书时,不妨仔细去体味一番。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满族人,祖籍辽阳。?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家庭,早年亲历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晚年,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吴承恩(1501-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过人,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长大后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 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在中年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 施耐庵(约1296-1370年),名彦端,字肇瑞,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今江苏泰州兴化市)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施耐庵自幼聪颖过人,博才多学。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他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他受邀参与谋划,献计献策,终因张士诚贪图享乐、不纳忠言而离去。后游历山东、河南等地,数年后回到兴化白驹场隐居,专心著书。明朝建立后,施耐庵为躲避朝廷征召,潜居淮安(今江苏淮安市),后染病而殁,享年74岁。
话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三万六千 五百零一块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大石头,补天的时候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独剩下一块弃在了大荒山青埂峰下。这石头既经女娲的锻炼,已通灵性,见其他石头都补天去了,独剩下自己一块不用,便以为是自己材质不好,不能叫女娲看上,因此羞愧不已,每日都自怨自叹。 一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二人结伴飘然路过这里,在它旁边坐着歇脚,两人聊了许多红尘中荣华富贵的故事。那石头听了,十分向往,就开言恳求两人,带它到红尘中去感受一下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想在那富贵温柔乡里受用一场。两人听了,都劝它不要去,说这红尘虽好,到头来终究是南柯一梦。那石头岂肯听劝?非要去红尘中走一遭。两人见它态度恳切,就施展法术,把它变作扇坠大小的一块美玉,又在上面刻上几行字,然后带它去了那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诗礼簪缨(zān yīng)之家安身去了。这通灵宝玉所去的地方,正是人烟繁华的都中,因此便引出一段“木石前盟”的奇缘来。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云游四海访道求仙,一日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大块石上载着这块通灵宝玉在红尘中的奇遇,仔细读过后,感叹不已,于是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取名《石头记》,又于某年某月某日交给悼红轩主人曹雪芹先生编辑整理,流传于世,这便是本书的来历。缘由既已讲明,开篇且从苏州府一处不起眼的庙宇说起。 话说姑苏城外有一座古庙,因为地方狭小,所以被称作“葫芦庙”。葫芦庙旁住着一个乡绅,名叫甄士隐,早年也颇读过一些诗文,因名利之心淡漠,只在家闲居。一日大暑天,在书房闲坐看书,看得困了便伏案休息,不觉蒙眬睡去,迷迷糊糊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正不辨东西,只见一僧一道飘然而来,一边走一边闲谈。一个说:“道兄,你看把这蠢物安置到哪里好?”一个说:“警幻仙子那里正好有一段尘缘未了。我们可以将它夹带进去,让它到红尘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走一遭。”甄士隐心生好奇,便跟在后面听这两人说。 原来,西方的灵河岸三生石旁有一棵绛珠草。赤霞宫的神瑛侍者闲来无事,每日以甘露灌溉它,所以它才得长生不死。这绛珠仙草因受了天地精华,后脱去本体,化成一个女子,只是大恩未报,不免整日郁郁寡欢。后神瑛侍者偶发凡心,到下界投胎为人。为了报答他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遂决定随他下凡走一遭。警幻仙子本是上界负责管理神仙下凡的,便问她打算如何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绛珠仙子便道:“他既用甘露来浇灌我,我只好跟着他下界为人,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一僧一道便想趁此机会把一个蠢物夹带下界。 三国演义 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争雄,后统一归入秦朝;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最终又归于汉朝;汉朝传到汉桓帝、汉灵帝时,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无能,加上连年灾荒,百姓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起义。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 早先巨鹿(郡名,辖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人张角入山采药时,遇到一个相貌奇异的老人,得到了一本《太平要术》的道书。他日夜苦练书中的法术,后来用符水给人治病,陆续发展了许多信众。这时候,张角见时机成熟了,就和弟弟张梁、张宝一起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召集了五十余万人,发动农民起义。他们在头上裹上黄巾,这支队伍因此被称为“黄巾军”。黄巾军来势凶猛,官军节节败退。汉灵帝得知此事,连忙下旨让各地官兵严加防备,一面又派中郎将卢植、皇甫嵩(sōng)、朱俊领军,兵分三路前去平叛。 不久,黄巾军攻打幽州(辖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幽州太守刘焉急忙召唤校尉邹靖前来商议。邹靖说:“贼人兵多,幽州兵少,寡不敌众。明公最好立即招兵募马,才能建功。”刘焉采纳了这个建议,随即发出招募兵马的榜文。 榜文送到涿(zhuō)县(今河北保定市涿州市)时,引出一名英雄。此人名叫刘备,字玄德,本是中山(治所在今河北定州)靖王刘胜的后人,汉景帝的玄孙,后来家道中落,只好靠贩卖麻鞋和织草席为生。他家住在涿县楼桑村,家的东南角有一株高达五丈的大桑树,绿荫如盖。他年幼时,与村中的小孩玩耍,曾说:“我长大后要当天子,应该乘坐这样的车盖。”他的叔父听说此事后大为惊奇,见他家很贫困,便常常资助他。他十五岁时便四处游学,结交了不少豪杰。刘焉发出榜文这年,刘备二十八岁。 当日,刘备看到榜文后,不禁长叹了一声。不料身后传来一声厉喝:“男子汉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为何在此长叹?”刘备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大汉,身高八尺,豹头环眼,满脸络腮胡子如钢针根根直立,声音如洪钟一般响亮,好一条汉子!刘备询问对方姓名,对方回答说:我姓张,名飞,字翼德,也是涿县人,家中有一些田产,平时做一些卖酒、屠宰猪羊的生意。 刘备说:“我本是汉室宗亲,今日听说黄巾军祸乱天下,有志破贼安民,只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做这件事,因此长叹。”张飞道:“我家里倒有些财产,愿意招募乡勇,与你一起干一番事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便一起到村中酒肆饮酒叙话。 两人正在店中畅谈,一个大汉推着一辆车也来到这家酒肆。大汉把车停在门口,进门对酒保喊道:“快拿酒饭来吃,我赶着进城投军呢!”刘备仔细一看,只见此人身长九尺,美髯(rán)飘飘,足足有二尺长,面色红润得像秋后的红枣一般,一双丹凤眼,一对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 ?刘备见此人相貌不凡,便起身邀请他同坐,询问对方姓名。那人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cháng),是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市)人。几年前因乡里的恶霸仗势欺人,我一怒之下杀了他,逃出家乡,已经有五六年了。眼下听说这里招兵,特地前来投军。”刘备便将自己的志向告诉了他,关羽大喜。三人一见如故,便一起来到张飞家里,共同商议大事。 水浒传 话说大宋仁宗皇帝在位时,因京师(称东京,即今河南开封)瘟疫盛行,军民损伤严重,仁宗皇帝便下诏赦免天下罪犯,免除民间赋税,又命京城的宫观寺院举行法事,祈福消灾。谁知瘟疫反而加重,仁宗只好遣殿前太尉洪信为使,前往江西信州(今属江西上饶市)龙虎山请嗣汉天师张真人前来京城祈禳消灾。 洪信领了圣旨,带了数十人,便离了东京,往信州贵溪县(今贵溪市)来。一路晓行夜宿,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城迎接,洪信立刻差人告诉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第二天,众官员送洪太尉到龙虎山下,上清宫道众都下山来迎接诏书。到了上清宫,来到三清殿,住持便命道人将诏书恭恭敬敬地供养起来。 洪太尉便问天师如今在哪里,住持真人道:“天师生性不爱应酬,只住在山顶茅庵里,不在本宫。”洪太尉便让他将天师请下山来,也好宣读诏书。真人道:“这代祖师道行(háng)非常高,能够兴云驾雾,行踪不定。我们平时也难得一见,如何请得下山来?请太尉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或许能够见到天师。” 第二天五更时分,洪太尉便起来洗了澡,换了布衣草鞋,吃了素斋,将诏书背在背上,手里提着御香银手炉,众人送到后山。走了几个山头,只觉脚酸腿软,走不动了。勉强又走了三五十步,只见山坳里起了一阵狂风,风过后,那松树背后像奔雷似的吼了一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大吃一惊,“哎哟”一声便跌倒在地上。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阵,并不曾攻击他,便往山坡下跑去了。洪太尉跌倒在树根底下,吓得浑身打战,口里直叫苦。 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洪太尉才起来收拾东西,继续上山寻找天师。又走了三五十步,累得直喘粗气,正抱怨时,不觉又是一阵风起,山边竹藤里簌簌地乱响,转眼间又抢出一条吊桶般粗细的雪花蛇来。太尉见了,大吃一惊,丢了手炉,惊叫道:“这次死定了!”往后便倒在地上。那蛇对太尉瞪眼看一回,往山下溜去,眨眼间不见了。 ?太尉爬起来,惊魂未定,正要接着赶路,忽然听见松树背后隐隐传来笛子的声音。细看时,原来是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正从山坳里转出来,一眼认出洪太尉,笑道:“早间我在草庵中服侍天师,听天师说皇帝派了个洪太尉来宣他去京师祈禳消灾,这会儿天师早已乘鹤驾云到东京去了。”太尉刚才受了两番惊吓,差点送了性命,也不敢再上山,便转下山去,众道士接着。得知遇到的“道童”正是天师,洪太尉大为惊奇。真人安慰道:“太尉请放心,祖师既然说已经去了东京祈禳,等到太尉回京,只怕这场法事已经做完了。”太尉这才放心,真人便安排斋供,设宴款待,到晚上才散。 西游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中有一个傲来国,位于大海边上。海中有一座仙山,名叫“花果山”,本是天下四洲的祖脉,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山中奇珍异兽繁多,翠柏常青,奇花日日不谢,如同仙境一般。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周圆二丈四尺,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矗立在这里了,每日汲取天真地秀、日月精华,转眼过去了千百万年,渐渐有了灵气,里面遂孕育出一个仙胎。一天,仙石忽然迸裂,从中滚出一个圆球似的石卵来。这石卵遇风就长,转眼间化作一个石猴,五官齐备,四肢俱全。 石猴天生能走会跑,他先拜了四方,又仰头往天上看去,眼中顿时射出两道金光,直冲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即命千里眼、顺风耳两位神将去查看一番。两位神将出了南天门,施展法术,往下界一看一听,顿时将石猴的来历打探清楚,回来如实回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道:“既是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怪。”便不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至此,石猴每日在山中行走跳跃,渴了就喝山泉,饿了就吃山中野果,终日与虎豹为群、獐鹿为友,与猿猴最亲。他白日里钻峰探洞,夜晚则住在石崖之下,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这天,天气炎热,石猴与猴群玩闹了一阵,不觉热起来,便一起去山涧中洗澡。众猴看到山泉奔流不息,都道:“这水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今日无事,索性去找源头耍耍。”众猴轰然大叫,顺着水流往上攀爬,果然看到一股瀑布从上方奔涌而下,激起一片雪白的浪花。众猴道:“谁有本事钻进去找到源头,又没有伤到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那石猴从草丛中跳了出来,应声高叫:“我去!我去!” 石猴闭目蹲身,用力一跳,跳入瀑布之中,却发现身上并没有水滴落下。睁开眼一看,里面不见瀑布,却有一座铁板桥,桥下流水冲过石窍,倒挂流出,遮住了洞门。再往里面走,尽头是个山洞。洞口长着几丛翠竹、几株梅花,洞里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就像有人在这里住过一般。洞口处还有一块石碣(jié),上面刻着两行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连忙纵身跃出去。众猴都围了上来,石猴把洞中情形一一道来,连声说:“真是个天造地设的安身之地!我们都进去住,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免得受老天爷的气。”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先走,带我们进去。”进了洞,个个抢盆夺碗,争灶夺床,直闹得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接着众猴依年龄大小列队,拱手拜伏在地,高呼“大王千岁”,拜石猴为王。从此,石猴就把“石”字隐了,自称“美猴王”。 美猴王每日带着众猴在山间嬉戏,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三五百年。这天,众猴正在欢宴,美猴王忽然心生烦恼,悲伤地掉下了眼泪。众猴忙问:“大王为何烦恼?”美猴王道:“我们眼下虽然活得逍遥自在,可将来年老血衰,有阎王老子管着,不能长生久住,怎能不烦恼?”众猴听了,也个个掩面悲泣,感伤起来。 忽然,一只通背猿猴跳了出来,高叫道:“大王如有这样的远虑,是道心发了。听说世间有三种生灵不服阎王老子管!”美猴王问是哪三种生灵,通背猿猴道:“佛、仙、神圣三者,他们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同寿。”美猴王问道:“他们住在什么地方?”通背猿猴道:“都住在阎浮世界的仙山古洞中。”美猴王欢喜地说:“我明日就下山,云游四方,一定要寻访到他们,学会长生不老之术。”第二天,众猴采来许多仙桃异果,备下美酒佳酿,痛饮了一天,为美猴王饯行。又用枯枝、竹藤扎了一个渡海的筏子,美猴王便跳上筏子,漂漂荡荡,向大海深处漂去。 可巧海上连续几天刮起了东南风,将美猴王送到了南赡部洲。他跳上岸,看到有人在捕鱼,就走上前去,龇牙咧嘴地扮一个鬼脸,把渔民们吓得丢下渔筐、网具,四散而逃。他抓住一个跑得慢的,剥下他身上的衣服,学着对方的样子把衣服穿上,进入城镇,四处游走,学人礼,学人话;又四处探访,一心想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可八九年过去了也没遇到一个道门中人。他不死心,听人说神仙都住在海外仙山,便又扎了一个竹筏,漂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继续寻访神仙。 这天,美猴王来到一座高山,登上山顶,只见这里风光秀美,处处奇花异草。正观赏间,半山腰的树林间忽然传来一阵歌声,唱的都是修仙修道的歌。美猴王听了满心欢喜,心想:“神仙原来藏在这里。”寻着歌声找去一看,原来是个樵夫,正一边砍柴一边唱歌。 美猴王上前施礼,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了。”那樵夫慌忙转身,丢下斧子答礼道:“拙汉衣食都不周全,哪里是什么神仙?”樵夫告诉他,此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一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位须菩提祖师。这首歌就是须菩提老祖教给他的。美猴王于是辞别樵夫,沿着樵夫指点的道路前去,没多久就找到了一座洞府,崖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正刻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几个大字。他欢喜异常,看了半晌,却不敢上去敲门,就跳上旁边的松树摘松果儿吃。 过了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洞门开处,从洞府中走出一个仙童来,高叫道:“什么人在这里骚扰?”美猴王跳下树来,上前行礼道:“仙童,我是一心想访道学仙的弟子,不敢在这里骚扰。”仙童笑道:“我师父正要登坛讲道,还没开始,就让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让我前来迎接,想必就是你了。”美猴王连忙笑道:“是我,是我。”仙童道:“那就跟我进来吧。” 精准解词释疑 无障碍读名著 全新的插图读本 本书以流传*广的古籍版本为蓝本,以点评本、传抄本等为参考,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编写,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力求给读者以*的阅读体验。 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大名著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代表,几百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阅读四大名著,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直、诚信、勇敢、坚强等优秀品质。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也着力地再现了这些价值观。 精彩的人物解读 书中还辅以精彩的人物解读,观点鲜明,语言精炼,寥寥数语,便将人物的性格、命运阐释清楚,让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从而更好地把握全书的主旨意趣和结构布局。 权威的注音释义 本书依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对书中的疑难字词进行了注音、释义,旨在帮助读者实现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