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90
折扣购买: 鲁滨孙漂流记
ISBN: 9787550240179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硬汉形象——勇敢、智慧、理性、勤劳、坚强,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此后,他还陆续创作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以鲁滨孙为主人公的小说。
一六三二年,我出生在约克城的一个上流家庭。 由于我的父亲是来 自不来梅市的外国人,所以我们不是本地人,一开始 他是住在赫尔市, 后来经商发家之后就不再干这行,定居到了约克城。 在那里,他娶了我 母亲。母亲的家族姓鲁滨孙,算是该城的大家族了, 于是我便取名鲁滨 孙·克罗伊茨内。可是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 ”这个词就变调走 音,经常念成“克鲁索”,所以我们也就不再纠正, 按照他们的读音这么 叫和书写,我的朋友们通常也这样称呼我。 我原本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斯的英 国步兵团的中校, 这个部队早先曾被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率领过。后来 因为跟西班牙人 打仗,这个哥哥在敦刻尔克附近阵亡。至于我的第二 个哥哥,我至今对 他的行踪下落依然一无所知,正像我的父亲和母亲后 来也不知道我的 下落一样。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也没让我学什么 谋生的手艺,因此, 从小我就喜欢胡思乱想,心里只想着要出洋远游。当 时,我的父亲年事已 高,但他还是很关心我的学习,让我一直都接受相当 不错的教育。他曾经 送我去寄宿制学校读书,还让我接受那些免费学校的 乡村义务教育,只 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法律,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法官或 是律师。但那个时 候的我对这些东西都没有兴趣,一心只是想航海。这 个强烈的想法使我 态度坚决地违背父亲的意愿,甚至开始抵抗父亲的命 令,这也让我对母 亲以及一切亲友的请求和劝说左耳进右耳出。而我后 来的不幸生活就是 这种顽固不化、一意孤行的坏脾气造成的。 我那睿智而又严肃的父亲已经完全预料到我那不 切实际的梦想将 会带给我的不幸。于是,他对我进行了一番严肃认真 、苦口婆心的劝告。 一天早晨,父亲让我去他的房间,由于备受痛风折磨 而无法出门的父亲 态度和蔼地对我说,他想了解一下,除了我天性中的 喜好游荡之外,究竟 是什么原因让我非要离开自己的家以及故乡。在家乡 ,我完全不用担心 没人引荐这个问题,只要靠着实干和勤奋,就一定能 得到一个似锦的前 程,从此过上舒适而快乐的日子。父亲告诉我,那些 离开家乡到海外去冒 险、去创业,甚至是想借此扬名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穷途末路之 人,另一类则是充满野心以及拥有丰厚资产之人。这 两种类型都不符合 我的条件,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是说我的社会地位刚 好处于两者之间,也 就是所谓的中问阶层。父亲通过他长期的社会经验认 定这个阶层是这个 世界上最理想的,也是最能给人幸福的阶层。因为这 个阶层的人不像那 些体力劳动者每天都要吃苦受累,也不像那些上层的 富人,整天处于一 种骄奢、野心以及猜忌的环境之中并因此天天烦恼。 他还告诉我,可以通 过一件事情来判断这个阶层的生活是不是要比其他两 个阶层的生活幸 福,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羡慕这个阶层的生活。因为 就算是帝王也常常 感叹由于自己的崇高地位使自己的生活并不快乐,他 们都希望自己能处 于两个极端阶层的中间,能有个不贵但也不贱的出身 。从古至今,许多智 者也有此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出身不是太贵,但也不 是太贱。这再次证 明,只有处于这个阶层,才有获得真正幸福的可能性 。 他说我只要时刻注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苦恼以 及不幸总是发生在 上层或者是下层之中;而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们,却几 乎碰不上什么灾难, 也不会像处于高层或是低层的人那样,经受如此之多 的冷暖变更。更进 一步来说,处在中间阶层的人们,没有必要像上层人 士那样,由于奢华糜 烂、挥霍无度的生活而使得身心失衡,更不会像下层 的庶民那样,由于终 日劳累、缺吃少穿而变得愁苦不堪。父亲又继续说道 ,中间阶层能享受到 一切的美德以及安乐,也只有中间阶层有这个福气; 对于一个中产家庭 来说,安定和富裕是必不可少的。他说,也只有处于 中间阶层,才能中庸 克己,生活过得宁静健康,同时也能愉快地交友,并 且拥有舒心的消遣以 及娱乐活动,这样的幸福只有中间阶层的人才有。处 于这种环境下的人 们,可以闲适舒服地过完这一生,不必为每日的饭食 发愁,不需要辛苦做 工搞得身心俱疲;更不会为各种野心以及欲望发愁, 仅仅只要舒服地过 好自己的小日子、品尝幸福生活就行,在这个阶层待 的时间越长就越能 体会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接着,他用一种诚挚的态度以及充满慈爱的口气 劝我不要再耍小孩 子脾气,不要急着去自讨苦吃。因为,不管是从人之 常情,还是从我的家 庭出身来看,我都不可能会吃苦。他说,我没有必要 为每日的生计去操 劳,他会为我的生活做好一切安排,并尽力让我过上 他前面说过的那种 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无法在这个世上过幸福安逸 的生活,那肯定是 我的命运或者是我自己的过错所导致,而他已经尽到 了自己的责任。因 为他早已预见到我的计划和想法会给我带来的损失以 及伤害,因此他已 经提前警告过我了,也算是尽到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 任。总结起来就是, 只要我好好听话,不要再想着离开家乡,老老实实在 家乡成家立业,那 么,他一定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我;同理,如果我决 定离家,他是不会给 予我任何帮助和鼓励的,等到我日后倒霉的时候他就 不用自责了,因为 这里面没有他的份儿。最后,他叫我从当兵那个哥哥 的事例中吸取教训, 他说当时他也苦苦劝告了我哥哥数次,让他不要去那 个低地国家打仗, 结果毫无用处,我的哥哥依旧凭着年轻人一意孤行的 意气投身军旅,最 终在战斗中牺牲了。父亲又说,他一方面仍将继续为 我祈祷,另一方面他 断定如果我非要愚蠢地走这一步,上帝也不会保佑我 的,当我走投无路 时我有的是时间去后悔当初不听从他的劝告。 后来回想起他最后说的这段话,我觉得确实非常 有预见性,尽管我 确信那个时候说这句话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的预言有 多么准。后来当 他谈到我那因打仗而丢掉性命的哥哥时已经泪流满面 。当他说到我将 来“有的是时间去后悔”、“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 这些话语时,他已经伤 感得说不出话了,他对我说,他现在心里非常难过, 已经不能再跟我多 说了。 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摸着自己的良心说 ,谁能不被这样的 话语感动呢?于是,我决定不再整天胡思乱想、妄图 去闯荡天下了,而是 听从父亲的请求,留在家里。可是,唉!没过几天, 我又开始忘乎所以了。 总之,几个礼拜之后,为了避免父亲再来找我苦心哀 求,我决定最好离他 远远的。不过我并没有冲动地离家出走。有一天,我 觉得母亲的心情比往 日要好一些,就告诉她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去看看海外 的世界,除此之外 我不想干任何事情,父亲最好能尊重我的想法,千万 不要阻止我。我说我 已经年满十八岁了,年纪不小了,无论是去当学徒或 者是做律师的助理 都已经太迟了。我说,我可以保证,如果让我去做自 己不喜欢的事情,那 我绝对会在中途逃走,然后到海外去。如果母亲能够 说服父亲给我一次 出海的机会,等到回来之后,我就再也不会想着外面 的事了,而且会以双 倍的勤奋来挽回那些我损失的时间。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