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情

番薯情
作者: 贞尧仔|责编:蓝铃松//刘含章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29.30
折扣价: 17.29
折扣购买: 番薯情
ISBN: 97875550292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薯味悠长 儿时,总盼逢年过节有 粿吃。 如今,每逢年节,想起 节粿,依旧满口津涌,全身 起劲。 福清家乡习俗,五日节 、七月半、中秋节、春节等 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 节粿。儿时的节粿,一般分 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做的“ 起膨粿”,发酵,无馅,多 为圆形或元宝形,量极少, 主要用于祭祀和待宾客;一 种是以地瓜为原料的“薯糜 仔粿”,不加酵母,有馅, 多为两头粗腰细的哑铃形。 节粿以此为主。 家里造节粿,母亲是全 流程掌控,每一道工序、每 一微粉、每一细馅,母亲都 倾注心力。 造粿,磨、舂是要务。 心比筛孔细,粉精渣粕少。 母亲先用手摇磨,磨两三斤 小麦,用筛桶筛粉,细粉用 于造“起膨粿”,麦粕用于造 “薯糜仔粿”。祖厝住户多, 却只有一台石磨,临近节日 用磨得排队等,排到我们家 时,母亲身手随磨飞转,在 谈笑间就磨好了麦粉。用舂 臼舂薯糜仔,是苦活累活, 更是细活心活。薯糜仔是地 瓜经粉碎后,洗去地瓜粉的 地瓜渣晒干的,简而言之, 就是地瓜渣晒成干,结构松 散而轻飘,似指节大小,成 棉絮状。舂薯糜仔得循序渐 进,由轻而重。松散者,只 能先轻敲细打,再逐步加重 ,否则飞蹦乱溅。母亲将要 舂的薯糜仔,用竹箩装着, 放在舂臼的右边,站立俯着 身子,拿着洁布,清洁舂臼 和舂锤。舂锤多为木柄和状 如马头的石锤头构成,成L 形。母亲端来一条板凳,放 在舂臼前,坐着,上身前倾 。右手抓放三五把薯糜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