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叶澜教育思想文选

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叶澜教育思想文选
作者: 叶澜|编者:庞庆举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叶澜教育思想文选
ISBN: 9787300275901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进与退 我现在写东西,经常出现“半拉子”工程,写到一半 ,什么事情插进来,就戛然而止,逐渐淡忘了。再次打开 本子,不是为了想续下去,而是想起了另一些东西要写, 这时发现上一篇还没写完呢。有时是半句话,就匆匆补上 两句,算一了结;有时只是行走了一半,再要进入,就会 把现在想写的东西搁置,时间一长,又会淡忘,于是干脆 先让它搁着,开始新篇。这就是现在在写的这篇得以开始 的原因。这是一种关于“进”与“退”的关系方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从“退”的一面来看,无非 是这几个原因:前面没有写完,或是因为时间不够;或是 因为思想变得丰富、复杂起来,开始动笔,未想到有如此 之多可写,于是来不及;或是因年岁大了,思维、行文的 速度都不如以前流畅了;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后面不再马 上续写,除了没有时间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进入一 种写作状态,起始时要有冲动,停顿以后的进入,还需要 进入这种“场”的状态,但另一种冲动已经产生,自己不 愿意丢弃后者而进入前一种状态。自然,也有续下去的情 况,如有些读书笔记,原本可以写完,写不完时就改成“ 之一”“之二”……直至写完。这往往是在一个间隙较短 的时间范围内。 这是一种并时选择式的进与退,即两者都是需要的和 自己想做的,在具体情境下做出权衡后的一种选择。也许 ,过一段时间我又会把未完成稿完成。类似的选择,还发 生在有多种想法可以成文,但时间却很少,例如近期内, 我想写“理论与实践”,又想写“道德教育问题”,还想 写“‘新基础教育’的教学观”,但直到现在一篇也没写 ,原因是每一篇的完成,都需要有时间,然而,我现在催 在后面最紧的任务是三本书,首先是《回到原点的思考》 ,又一个面对活生生现实中一系列大问题的写作,需要时 间,还需要阅读,于是什么也不写,只是抓紧时间读书, 读一本是一本地读书。今天上午原本也想读书,但是这几 天看电视和生活中的感触,使我十分想把自己的两个感受 ——“进与退”“记忆与遗忘”写出来,怕丢失了一些念 头。这是一种面临多种需要、冲动所做出的“取”“舍” 选择,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选择。这里没有“退”的 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有进有不进,而可进的领域 却十分开阔,需要做出取舍的情境也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 :有时是以轻重为准,有时是以缓急为准,有时是以关系 为准,有时是以利害为准,有时是以强弱为准,总之,同 样会有许多理由。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可以统计一下,人 在一天中要做出多少次选择(无论大小,只要是有两种及 以上的可能,并在脑子里出现的,都可以算),可以从今 天开始对其进行分析。 然而,从深层次里,让我想写“进与退”的是一种对 人生的领悟。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重大的进退选择。就 从自己有记忆时开始,我做的第一次选择是考初中,是进 已录取的“南洋中学”,还是再找一所中学?我现在也想 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如此强烈地不愿意进这所录取我的学 校。最后在施伯云的帮助下,进了钱业中学。家里没有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