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传

朱棣传
作者: 商传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朱棣传
ISBN: 9787521204414

作者简介

商传(1945年11月—2017年12月26日),出身于明史世家,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之子。曾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通史·明代卷》(合著)、《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合著)的主要撰稿及组织工作;先后出版了《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志》等。 2010年被百家讲坛邀请主讲《永乐大帝》,2013年被邀请主讲《明太祖朱元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生母之谜 1.生逢乱世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应天府。他出生的情况,被后人描述得十分神奇——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闼,连日不散,这些都被看作朱棣以后当皇帝的吉兆。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凡是名人、富贵之人,出生时必定有不同于平常人之处。这些迷信说法,都是人为制造或者附会的。 那么朱棣出生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当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没有取得天下,只占据着应天府以及周边和浙江一部分地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朱棣当然算得上富贵公子。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上面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那么,朱棣的生母是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明史·成祖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母是孝慈高皇后,即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 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时候,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很看重朱元璋,就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多年以后,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马皇后。那么朱棣究竟是不是马皇后生的呢?虽然正史中有记载,但正史往往会有意掩盖一些历史的真相。关于朱棣的生母,有着一段曲折的隐情。 2. 人间悲剧 许多历史学家都对朱棣的生母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碽氏,也有传说说她姓翁吉剌氏或者翁氏。因为“翁”“碽”发音相近,说的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虽然碽氏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是她确实曾得到过朱元璋的喜爱。她怀孕生朱棣的时候,正是朱元璋跟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最为激烈之时。朱棣刚满月,就发生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龙江战役,后来又发生了决定生死的鄱阳湖水战。在战事频仍的情况下,朱元璋跟她生下朱棣,可见朱元璋和她是十分亲近的。 可是这位碽氏命运挺凄惨的,传说她生下儿子后便被赐死了,而且还曾受过铁裙之刑,死后连名分都没有。 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些关于朱棣生母的传说。例如说她本是元顺帝宫里的一个宫女,被朱元璋看中后六个月就生下朱棣。这显然说明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按律她和朱棣都得受极刑,多亏马皇后仁慈,收养了朱棣。朱棣的生母在临死前把一幅自画像交给朱棣的乳母,让她等到朱棣成年后再告诉他自己的身世。朱棣长大当了燕王后,乳母把他生母的画像交给他,朱棣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于是引出他起兵夺位之事。这些传说,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其中最为可信的一点就是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 可是这个传说又引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果朱棣的生母碽氏真的曾经是元顺帝宫中的宫人,那她是怎么来到朱元璋身边的呢?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攻打下元大都。再加上当时战火连绵,一位弱女子是如何只身抵达南京来到朱元璋军中的呢? 称帝前,除了马皇后之外,朱元璋还娶了几个妃子。虽然她们也不都是被明媒正娶的,但各有各的来历。传说朱元璋打了败仗后,到一老百姓家避难,跟这家的女儿过了一夜,临别时留下一个旧梳子作为信物。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这女人带着儿子找朱元璋认亲。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代王朱桂。朱元璋的妻妾中像孙贵妃就是元末避乱扬州时被义军元帅掠得,认作义女,后来嫁给朱元璋的。还有胡妃,她守寡在家,被朱元璋看中。甚至还有传说称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把陈友谅的妃子娶进门来。这些“八卦”虽然五花八门,却多少都有记述。只有这位碽氏,像空降兵一样,一点记述都没有。她会不会是朱元璋手下抢来的呢? 元末群雄纷争之时,军纪普遍比较差。无论是元朝军队还是地方割据势力,烧杀掳掠是家常便饭。更让人震惊的是,有的军队甚至掳掠人口充当军粮,把“吃女人”叫作“不羡羊”,就是说女人的肉比羊肉还好吃;把“吃小孩”叫作“骨烂”,意思是可以连骨头一起吃;“吃成年男子”叫“添把火”,因为肉老,不易煮熟,得添柴加火才能煮熟。而朱元璋的军队在当时算是军纪最好的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可他的军队也抢人,抢来女人为妻妾,抢来男子做壮丁。 不过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元朝在地方上设置的官吏,一把手叫作达鲁花赤,都是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充任。汉族和其他中原民族的人被分为北方的汉人和南方的南人,汉人和南人只能当小官,再有本事,也只能当地方官吏的副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一些达鲁花赤就成为义军们打击的主要目标。因为战争,交通阻隔,他们中有的人就和家属一起滞留江南,回不去北方了。按照当时的状况推测,朱棣的生母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蒙古族家庭的女儿,落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3. 亲情难顾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所生的子女,也就有嫡庶之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虽然都是兄弟姐妹,但嫡庶有别,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待遇是大不一样的。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专门让人编写了一部书,叫《奉天靖难记》。书的开头说: 今上皇帝,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慈孝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 到了再修《天潢玉牒》时,又改说马皇后亲生子二人,只有朱棣和周王,还有宁国公主、安庆公主也是马皇后所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又变成“诸母所生”了,其余诸王,则说是“皇妃所生”或者“皇贵嫔所生”“皇贵人所生”“皇美人所生”。这样一来,只有朱棣生母的等级最高。 如果真如朱棣在《天潢玉牒》中说的那样,只有他跟周王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那么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他才是太子,而不是老大朱标。因为朱标虽然年长,却是“诸母所生”,不是马皇后生的,不能算是嫡出。真是欲盖弥彰啊。 其实马皇后从未生育过,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周王朱橚也不是马皇后所生,只是他们自出生起,就由马皇后抚养。等到长大成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况,可是谁也不敢去问,也不敢讲。 朱棣为夺取皇位,杀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时候的他几乎杀红了眼,绝对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是到了要认自己的生母时,他却遮遮藏藏,欲盖弥彰,软弱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点: 首先为了保皇位。朱棣登基被视为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他要想保住皇位,就得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登上皇位具有合法性。如果他承认自己是庶出,这皇位是不容易坐稳的。 其次是争正统。马皇后是皇后,说是她生的,自然就是正统了。同时也可以为夺权找到借口——朱元璋原本是想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只是因为有人出坏主意,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 最后怕舆论、要面子。朱元璋是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天下的,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残喘地与明朝对峙,双方还在打仗。朱棣若承认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就因为是契丹人的儿子,才不被中原武林所容。 朱棣不公开认生母一事虽然有许多历史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在他的眼里,皇帝宝座重于亲情。从小浸染权欲的朱棣,终究无法摆脱权力这枚糖衣炮弹的利诱。 明史研究专家商传,曾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通史·明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的撰写工作,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朱棣传》更具权威性和深度。 以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讲稿为蓝本整理增订,娓娓道来朱棣神秘、传奇的一生,内容经典,可读性绝佳。 著名史学家梁启超评价朱棣:“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七下西洋、五次北征、修纂《永乐大典》……励志典范非永乐皇帝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