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档案

哈尔滨档案
作者: (澳)玛拉·穆斯塔芬|译者:李尧//郇忠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哈尔滨档案
ISBN: 97871080611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好奇心 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时候,我从外祖母的抽屉里偷 偷拿走了一张曼娅的照片。那时候,我对她还知之甚 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她对于我十分重要 。我悄悄地,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照片放到一本不太大 的中式皮革面的相册里。这本相册是我从家里珍藏的 哈尔滨的物品中找到的,每一页都有为了镶嵌照片挖 空的小框。 曼娅是我外祖母基塔的妹妹。把她的照片镶嵌在 紧挨基塔照片的那个长方形小框里,十分得体。外祖 母的那张照片是1927年,她和外祖父结婚前四个月时 送给外祖父的,上面还有她的题字。 十七岁的基塔是个古典美人。她那双水灵灵的黑 眼睛,凝视着照片外面的天地,连衣裙领子上镶着白 色花边,素净、淡雅——也许是校服——映衬出她的 天真烂漫。我非常爱外祖母,但却不想过她那样的生 活——对于我,囿于婚姻和家庭,简直无法想象。 曼娅则显得与众不同。照片上的她,二十多岁的 年纪,看起来却是精明老练又有现代情趣。她身穿一 件开领风衣,黑色的秀发披至肩头,凝眸远眺,好像 正在旅途中,具有20世纪30年代那种迷人的美。虽然 从来没有见过曼娅,但我觉得她和我息息相通、心心 相印。 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向外祖母要那张照片呢?我明 明知道,无论何时,她都不会拒绝我提出的任何要求 。但直觉告诉我,偷偷拿走这张照片,在外祖母心里 引起的痛苦可能会小一些。此外,我也不知道该如何 解释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一起放到那本小相册里的原 因。有些照片是在悉尼拍摄的,但多数照片拍自哈尔 滨。那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城市,也是我的出生之地。 那段时间,我对“俄罗斯人居住过的哈尔滨”——那 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迷恋渐渐淡漠。我想跨越几 大洲、几代人,把一个家族弥合起来的愿望,甚至连 自己都不明确。 俄罗斯犹太人有一个传统,用已故亲戚的名字给 自己的孩子命名。我实际上就与曼娅同名。在俄语里 ,曼娅的全称是玛丽亚。大伙儿管我叫玛丽亚娜,因 为玛丽亚娜和玛丽亚起源于同一个希伯来语词根。到 我这儿,就简化为俄语中的玛拉。为什么不叫曼娅呢 ?在20世纪50年代的哈尔滨,我的家人认为,那个名 字太容易让人想起白俄罗斯的那些犹太小村庄。20世 纪初,为了躲避贫穷和沙俄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我 的曾外祖父母背井离乡,远赴中国。 我长大之后,只知道曼娅曾经是位牙科医生,后 来,和她的父亲基尔什、哥哥阿布拉姆一起死于“大 清洗”。那年她才二十六岁。“她长什么样?他们为 什么要杀害她?”我记得不止一次问过父母这样的问 题,得到的答复总是:“她不像你外祖母那样漂亮, 但非常聪明。至于她的死,你知道,她死在‘大清洗 ’中。那时候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