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6.20
折扣购买: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插图典藏本时代经典)(精)
ISBN: 9787514611397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记》《水》《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散文《五月》《秋收的**》《风雨中忆萧红》《中国的春天》等。其中,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丁玲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1922年初赴上海,1923年经***等人介绍,在中国***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作品。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成为鲁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1933年5月,丁玲被***特务绑架,拘禁于南京。1936年9月,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丁玲逃离南京,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位知名作家,*到***、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丁玲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组**等职。20世纪50年代,她两次遭*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下放到北大荒劳动1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投入狱5年。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 1986年3月4*,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我出生的家庭,是一个没落的望族,这种家庭对 于卜点好处没有。好容易我母亲冲到了社会上来而且 成为一个小学校长。我也**由我母亲的教育而做一 个女子师范学校的预科生。但我的母亲由于环境和时 代的限制,她的思想也不过要使得我将来有谋取职业 的本领,不至于在家里*气,和一个人应该为社会上 做一番事业。我自己呢,完**全是一个糊涂的小孩 子,从来也没有过什么思想,顶满意自己的环境,觉 得自己很聪明,校长、教员、同学都喜欢我。可是这 时忽然来了“五四”,“五四”的思想在那时因为我 的年龄和知识都够不上接*什么,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但对于我的前途却有了很大的关系,我之所以有今 天,实在不能不说是“五四”的功劳。 “五四”那年,我正在桃源女师预科读书。这个 学校以前没有过什么社会活动。但“五四”的浪潮, 也冲击到这小城市了。尤其是里面的一小部分同学。 她们立刻成立了学生会,常常带领我们去游街、讲演 、喊口号。我们开始觉得很茫然,她们为什么这样激 动呢?却也跟在她们后边,慢慢我有了一个思想:“ 不能当**奴。”她们那时在学校里举行辩论会,讨 论很多妇女问题、社会问题。教员很少同情她们,同 学们大多数赞成她们。我很佩服其中的两个同学:杨 代诚和王剑虹。可惜由于我那时班次低,年龄小,没 有同她们在一起,然而只要有机会我就表示了我的态 度。譬如有一次她们讲到女子剪发,同教员们做了很 激烈的论争,教员讲话时,我们不鼓掌;王剑虹一讲 话,我们就鼓掌。会后许多人都把辫子剪了,我也不 假思索地跟着做。现在剪发是太平凡了,而且成为当 然的现象,但那时却是件大事。我们因为没有辫子, 四处遭*冷嘲或责骂。后来她们又办了一个贫民夜校 ,看见我喜欢活动,叫我去教珠算,学生们看见我比 讲台的桌子高不了多少,都叫我“崽崽先生”。 这一群同学当时是我的指路明灯,她们唤起我对 社会的不满,灌输给我许多问号,她们本身虽没有给 我以满意的答复,却使我有追求真理的萌芽。后来我 又随着王剑虹、杨代诚到了上海,她们把我领到广大 的领域里。我们做了很好的朋友,茅盾先生在《丁玲 传》里说到她们。现在让我纪念早死的剑虹,和致意 活在南方的一知吧(一知即杨代诚)。 我的母亲是在常德,当时她如何*到“五四”的 影响,我不大清楚。总之,当我暑假回到家时,我的 母亲便同我谈到转学问题,她觉得一个人要为社会做 事首先得改革这个社会,如何改革这个社会是**必 求的学问。一般的师范中学的课程,不能解决这个问 题。她说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要进步得多,那里面有新 思想。于是母亲自己把我送到长沙,把我托付给她的 一个旧同学陶斯咏先生了。一年半以后,我母亲又放 手让我随王剑虹到上海去,也基于这种思想,她要使 我找着一条改革中国社会的路。后来她自己也找到了 这条路,她**同意我,我们不只是母女关系,我们 是同志,是知己。从那时离开她二十多年,我都在外 奔波,她从没有后悔,而且向往着我的事业,支持我 。我的母亲呵!你现在生活怎样?我们被反动者们封 锁了,隔*了,你无依无靠,但是你会挣扎的,你的 生命力是强盛的。中国**已经有了和平**的曙光 ,中国的道路和我的道路都已经很明白的摆在中国人 民的面前了,这二十多年的革命历史,多少先烈在前 面牺牲了,他们的血,和我们的奋斗不是白费的。母 亲呵!你愉快吧!祝福你健康地活在人间,不久的将 来我们会再见的。母亲! 进了周南之后,幸运的是我那一班的国文教员陈 启明先生是全校*进步的人物。我们那时把他看成一 个神圣的人物。他是湖南**师范毕业的学生,同当 时即在湖南有名的***同志是同学。他订了许多的 外边的杂志报纸,他在那些文章上用朱笔画上圈交给 我们读,读不懂他便讲解。很多《新青年》上的文章 成了教材。我们同学大部分都不大注意别的功课,喜 欢谈论问题,反对封建的一切制度成为那时主要的课 题。我在这种空气之中,自然也就变得多所思虑了, 而且也有勇气和一切的旧礼教去搏斗。当我再回到家 里的时候,首先我废除了那些虚伪的频繁的礼节,公 开指斥那些*化生活,跟着也得着我母亲的帮助把婚 约解除了。大家都认为我是大逆不道,都责备我母亲 对我的放任,可是我是多么骄傲。陈启明不只在思想 上替我种下某些社会革命的种子,而且是多么鼓励我 从事文学。在进周南以前,当我还在小学的时候,我 便读过很多的小说,可是我的作文总不十分好。因为 是用文言作文,有时还要我作四六文呢。陈启明介绍 我读了许多新小说,新诗,我那时即读胡适的文章、 诗和他的翻译小说,读康白情的诗,读秋瑾的《秋风 秋雨愁煞人》,翻译小说《*后一课》、《二渔夫》 等是我*喜欢的。当然那故事的情调,写普法战争, 法国感到快要**的痛苦,是深合于那时我们的情绪 的。于是我便学着写,写诗,写散文,还写过一篇小 说,有两首小诗刊载在陈启明等编辑的《湘江*报》 上。这些东西当然是**幼稚,算不得什么写作,不 过却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使后来我在社会上四处碰 壁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会想起用一支笔来写出我的不 平,和对于中国社会的反抗,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 一直到现在,使我有这支笔为中国人民服务,陈启明 先生给我的鼓励是有作用的。 陈启明因他的思想“过激”,而被解聘,我们感 到很大的难*,我随着几个年长的同学又跑到一个男 子中学去读书。这时这几个同学因为年龄和知识都比 我较大较高,大家都感觉到在这个学校里也学不到什 么,她们便离开了学校,准备自修。我呢,总感觉得 要向一个*遥远的*光明的地方去追求。恰巧王剑虹 从上海回来了。她向我宣传陈独秀、**他们在上海 要办一个平民女子学校,她邀我一起去。我又得着我 母亲的赞助,抱着满腔幻想到上海去了。自然,我并 没有一下便找着光明大道,我打过几个圈子,碰了许 多壁才走上正确的路的。但从这时我却飞到了一个较 广阔,较自由的天地。我是放任过我自己,勇敢翱翔 过,飞向天,被撞下地来,又展翅飞去,风浪又把我 卷回来。我尽力回旋,寻找真理,慢慢才肯定方向, 落到实际。我虽没有参加“五四”,没赶得上,但“ 五四”运动却影响了我。我在“五四”浪潮极后边, 它震动了我,把我带向前边。 1946年5月为《时代青年》写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