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ISBN: 9787111570936
第1章 找寻创伤 过去的从未消逝,它甚 至并没有过去。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大部分人所熟悉的创伤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 我们无法清晰地描述所发生 的一切。我们不仅无法用语 言来描述,甚至有时我们的 记忆也缺失了。在创伤事件 发生时,我们的思维会变得 凌乱,因而我们不会将创伤 的记忆归于最初所发生的事 件。但是那些画面、身体感 觉及语言,这一切有关记忆 的片段早已保留在我们的无 意识之中。每当回想起最初 的经历,那些片段就会被唤 起。这些记忆片段一旦被唤 起,就仿佛按下了一个看不 见的回放按钮,让我们看到 最原始的创伤是如何再现于 我们每日的生活中的。不知 不觉地,我们会发现,我们 自身其实在用相似的方式对 待某些人、某些情境,重复 着过去的模式。 西蒙·弗洛伊德(Simund Freud)在100多年前就已 经发现了这种模式。正如弗 洛伊德所说,创伤再现,或 者说,“强迫性重复”是对未 处理好的事件的无意识重演 ,以此来使我们能够“使它 变好”。这种想要从过去得 到释放的无意识动力,实际 上是每个家庭在后代身上重 演未处理好的创伤的其中一 种机制。 与弗洛伊德同一时代的 卡尔·荣格(Carl Jung)也 同样认为,那些保留于我们 无意识中的创伤并未得到解 决,它们会像“命运”一般重 现于我们的生命中。他说道 ,“只要我们不能意识到, 它都会像是一种宿命。”换 句话而言,我们可能会一直 重复着这种无意识的模式, 直到我们能意识到它。荣格 和弗洛伊德都指出,无论对 这些事件进行处理有多么困 难,它们都不会自己消失, 而是会保留在我们的无意识 中。 弗洛伊德和荣格甚至在 他们的病人身上观察到,那 些被禁锢与压抑的创伤经验 是如何体现在病人的语言、 姿势与行为上的。经过多年 研究,治疗师已经能够从口 误、固着模式或是梦的意象 这些线索中探索来访者内心 无法表达出、未曾考虑过的 部分。 近来在成像技术方面所 取得的进步,使得研究者能 够阐明大脑与身体功能之间 的关系,在重大情境中,这 些功能会受到损坏。巴塞尔 ·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是一位荷兰的精神病 医生,他因为其在创伤后应 激方面的研究而被人们熟知 。他解释道,当人们经历创 伤时,大脑的语言中枢便停 止工作,负责感知当下的中 前额叶皮层也停止了工作。 他将创伤中“无法言说的恐 惧”描述为一种“失语”的体 验,这是当处于危险情境时 ,大脑的记忆通路受到阻碍 时会发生的普遍情况。他说 :“当人们开始再次经历创 伤时,额叶功能会被削弱, 因此他们便很难说话和思考 。他们不再能够与自己或他 人准确地描述到底发生了什 么。” 不过,这一切并非是静 默的:那些在创伤事件后重 现的片段(文字、画面、闪 现的念头),它们构成了一 种关于我们所承受的痛苦的 隐秘语言。什么都未曾消失 ,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当前的心理治疗趋势已 开始突破个人创伤的局限, 而把家庭、社会历史的创伤 事件都包含进来。各种不同 类型与强度的负性事件(被 遗弃、自杀及战争,或是孩 子、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早逝 ),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会一 代代地流动下去。近来随着 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实验胚胎学和发展心理学的 发展,这些领域都强调对家 庭中至少三代人进行了解十 分重要,因为这能够使我们 更好地理解在重复的创伤模 式背后的机制。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故事 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我 最初见到杰西(Jesse)时 ,他已经有一年多夜里睡不 好觉了。从他眼周的黑眼圈 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失眠,但 是我从他空洞的眼神里知道 远不止失眠这么简单。尽管 杰西才20岁,但他看起来至 少比实际年龄大了10岁。他 整个人陷坐在我的沙发里, 仿佛他的双腿已再也不能支 撑他的重量。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