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

少年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
作者: 刘敬余/主编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少年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
ISBN: 97875704234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赵?佶 作者小传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在位时荒淫腐败,以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靖康二年(1127)与儿子赵桓(宋钦宗)一起沦为亡国之君,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他虽在政治上无能,却极富艺术才华:书法上自创“瘦金书”,也擅长草书;绘画上以精工逼真著称,尤擅花鸟;诗词亦多有传世之作,被俘前词风精艳富丽,多写宫廷游乐,被俘后词风转为哀婉凄切。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赵 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冰绡(xiāo):薄而洁白的绢。这里指花瓣。?燕脂:胭脂。?匀注:均匀涂抹。?靓(jìng)妆:美丽的妆饰。?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者:通“这”。?知:意为不知。古诗词中多有这种用法。?和:连。 赏析 靖康二年(1127),宋徽宗赵佶与儿子钦宗赵桓一起被金人俘虏,押往北方,途中,赵佶看到杏花开放,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哀情哽咽的词作。全词巧妙地传达出了作者横遭摧残、孤苦无告的人生感慨。 上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杏花的形态、颜色、气味,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接下来笔势急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其中“问”字用得极好,表面写落花飘零,我见犹怜,暗里反衬出了作者自己沦落他方,无人顾惜的愁苦之情。 下片用层层推进的笔法抒发离恨。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限苦痛。 从语言上看,此词上片写景时连用比喻,贴切自然,语言精丽;下片抒情时层层推进,千回百转。作者精通绘画,把绘画中的细笔勾勒与色彩表现的方法融入了词的创作中,描写杏花生动传神,如在眼前,再加上血泪至情,从而使这首词历来被推为绝唱。 王禹偁 作者小传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自编《小畜集》。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主张改革弊政。他晚年被贬于黄州,因此世称“王黄州”。王禹偁是宋初文坛中成就较高者。散文创作上,他反对唐末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自然的风格,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诗歌方面,他学习白居易、杜甫的诗风,多表现民生疾苦。他虽只有一首词传世,却对词境的开拓有很大贡献。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释 ?佳丽:风景美丽。?行如缀: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紧紧连在一起。?凝睇:凝望。 赏析 此词是北宋较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词作。这首词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时期柔丽婉约、娱乐宾客的作品截然不同。 词的上片写景。首句通过描写阴雨蒙蒙、乌云密布的天气来烘托气氛,赋予雨、云两种自然景物愁闷且带有恨意的感情色彩。接下来化用南朝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的诗句。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江南的景色依旧非常美丽。三、四两句承接上文,描写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 下片抒情。大雁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志向高远的象征,作者把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小畜集》,表明他也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他由大雁的高飞天际想到自己的职位低微,满腹怀才不遇之情却无人能够理解,不免感慨世无知音。 这首词在内容上变五代时期才子佳人相思离别之情为文士登高望远怀才不遇的感慨,境界阔大高远,语言清新自然,扫除了晚唐、五代时期艳丽柔靡的气息。 文学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更是如此。让孩子尽早地阅读这些名著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智慧,快乐成长。《少年读经典》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读物,符合他们的阅读特点,能够让他们轻松地阅读经典名著,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