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作者: 校注:杨伯峻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ISBN: 9787101137637

作者简介

杨伯峻(1909~1992),著名语言学家、古籍整理专家。原名杨德崇,湖南长沙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学教员、广东中山大学讲师、湖南《民主报社》社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华书局编辑等。他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等语言文字领域以及古籍整理和译注方面建树卓著。语言文字著作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文言语法》、《文言虚词》、《古汉语虚词》、《春秋左传词典》(合作)等。古籍整理和译注作品著有《列子集释》、《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白话左传》等。

内容简介

孟子对齐宣王说道:“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付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若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样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注释】   ①比其反也——比读去声,及也。至也。“反”同“返”。   ②则——这个“则”字的用法,表示事情的结果不是当事者所愿意而早已处于无可奈何的情况中。   ③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周礼》有士师,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孟子的“不能治士”的“士”可能指“乡士”、“遂士”而言,因为据《孟子》“为士师则可以杀之”(4·8),也以“士师”为司法官也。   2·7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①也。”   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日:“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日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日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对他说道:“我们平日所说的‘故国’,并不是那个国家有高大树木的意思,而是有累代功勋的老臣的意思。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啦。过去所进用的人到今天想不到都罢免了。”王问:“怎样去识别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杀的。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注释】   ①亡——去位,去国之意。   2·8齐宣王问日:“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日:“于传⑧有之。”   日:“臣弑④其君,可乎?”   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⑧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王,这是可以的吗?”   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他作‘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注释】   ①汤放桀——汤,殷商的开国之君。据古代传说,夏桀暴虐,汤兴兵讨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据旧日志书,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的居巢故城有其遗迹)。   ②武王伐纣——商纣王无道,周武王捧着文王的木主兴兵讨伐,纣王大败,自焚而死。③传——去声,传记也。   ④弑、诛——这两个词各含有褒贬。臣下无理地杀死君主,儿女杀死父母都用“弑”字。诛则不然。合乎正义地讨杀罪犯便用“诛”字。⑤一夫纣——即“独夫纣”的意思。(“独夫纣”是《荀子·议兵篇》所引《泰誓》语)。“独夫”、“一夫”都是失掉了群众,成为孤立者的意思。   2·9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④,则必使工师②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⑧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㈤于此,虽万镒⑧,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道:“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专业,长大了便想运用实行。可是王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又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让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 当代《孟子》译注本典范,注释简明、译文平实。 久负盛名,为了解《孟子》的经典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