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银幕

宽银幕
作者: (英)马克·卡曾斯|译者:包磊//邓林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8.00
折扣购买: 宽银幕
ISBN: 9787505758940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马克·卡曾斯(Mark Cousins),英国纪录片导演、作家、评论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节策展人。其电影史著作《电影的故事》广受赞誉并被译为多种语言,根据该书拍摄的15集系列纪录片《电影史话》曾获皮博迪奖(被称为全球广播电视媒体界“普利策奖”),2021年推出续作《电影史话:新生代》,入围戛纳电影节金眼睛奖。此外,还担任斯特灵大学荣誉讲师,讲授电影与媒体研究课程;作为影评人,长期为《展望》《视与听》等国际权威电影杂志撰稿。 译者简介 包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副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电影历史与影像理论、文艺政策与艺术资助等研究工作。 邓林,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影视传播、媒介文化批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内容简介

8? 演员及电影活动家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曾给她八岁半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以解答孩子问她的关于“电影发明之前人们都做什么梦”的问题。我的这篇文字并非为《展望》杂志而作的应景之作,而是对这封信的回应。因为膝下无子,所以我只能写给八岁半的自己了。希望通过这篇文字,能让你对本书的作者有所了解。 亲爱的八岁半的马克: 1974年,你正置身于贝尔法斯特。此时,这个城市已沦为战区,入夜便被封锁起来,死一般寂静。暂住在克拉姆林路的那栋房子里的你,全然不知这栋房子在两年后会被炸弹夷为平地。不过不用担心,你们所有人都会安全撤离。正是如此,你才得以在一个叫安特里姆的住宅区开始新的生活。 那里会有很多(实际上数以千计)来自贝尔法斯特的人,但安特里姆却没有电影院,所以你也只能在电视上通过BBC2频道来看电影。此时,你很快就要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和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这两个导演着迷啦。在贝尔法斯特的三年光阴里,你也将会看到一部叫作《大白鲨》(Jaws,1975)的电影。但真正改变你人生轨迹的却是威尔斯的一部叫作《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的影片——它将让你痴迷于电影,并爱上它带给你的感觉。 电影将如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呢?它可以让世人不再恐慌。你会发现,在电影院里的灯光彻底熄灭前,黑暗中还有些许的宁静。我有一个叫作蒂尔达·斯文顿的朋友,她的儿子和你一样也是八岁半。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她把这种感觉称作“狂喜的移置”(ecstatic removal)。我还有一个名叫托尼·麦吉宾的朋友,他说人们得学会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神经系统。现在回想起来,我发觉20世纪70年代的你还是个有些紧张不安的小男孩儿,所以你曾流连于贝尔法斯特市大维多利亚街的奥迪恩影院,也许是为了像托尼所说的那样“保护自己”。但是“保护”这个词并不十分妥帖。随着你慢慢长大成人,你会发现“宣泄”(release)才是你身处影院时的真正感受,这种感受会让你时常处于戒备、待命状态的神经不再紧绷,而像开放的花朵般舒展开来。 那么在你未来的人生光景中,你又会为何开放舒展呢?蒂尔达对她的儿子说,他会找到“自由的乐土”,而你也一样会找到。电影是如此自由,想象力的烟火会在你的脑海中绽放。你会在电影《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中一睹克劳迪娅·卡迪奈尔(Claudia Cardinale)的芳容并激动流泪,但随后又意识到你的眼泪并不完全因为她,还因为电影画面气势磅礴地飞扬在空气中,散布在火车站甚至更远的地方,以宣告一座边城的诞生,尽管听上去有些荒诞和不可思议,但这将改变你的一生。 丹尼尔·弗兰普顿(Daniel Frampton)将形式、镜头运动浪漫地称为“电影的思考”(thinking of the film),一旦意识到这些,你就会像短跑健将一样飞速前进,而这些认识将会一直鼓舞和支撑着你。在少年时代和弱冠之年,你将发现你需要电影,就像你需要舞蹈一样。它时刻提醒着你生命所给予人的身体和心灵的自由。 这样的飞驰,这样的舞蹈,还有这份热爱,将会成为你的人生。因为住在贝尔法斯特的工人街区,离好莱坞十万八千里,你肯定猜不到将来你要靠电影谋生,与它关系密切。听到这里,你吃惊吗?我猜想会的。你还会发现你并不喜欢享有绝对的控制权,而纪录片恰恰满足了你的这种需求。因为在纪录片里,导演实际上只是在和生活本身合作执导,而你将会有几部颇为惊世骇俗的纪录片作品。然后,你还会在报纸上发表电影评论,在电视上做电影评述,但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有悖于自己曾暗自立下不与主流电影市场营销为谋的誓言,所以你只能继续向前飞驰,最终发现自己置身于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土本典昭(Tsuchimoto)、阿巴斯、索科洛夫、迪蒙(Dumont)、阿莫多瓦、夏因、法罗乍得(Farrokhzad)、曼贝提、今村昌平、科廷(K?tting)、道格拉斯(Douglas)、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以及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等人的电影作品中间。当你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你已经身处无人之境了,在那里你会备感孤独又欣喜若狂。这时候,蒂尔达等人给你写的信意义非凡,比如约翰·塞尔斯(John Sayles)会提醒你时刻警醒、莫要大意,而让·科克托(Jean Cocteau)的叮咛嘱咐又令你惊讶不已。 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总是被那些像打了激素、整齐划一的电影所挤压或甩在后面,而你将就此开展写作。蒂尔达曾言她的工作是一种抵抗,而你也将深有同感。身为一个颇具热情和好奇心,同时又拒不接受中心论的批评家,你将对主流电影业那些毫无生气的产物,清楚地发出反对的声音。 总之,电影将会对你产生影响,而最终你也会影响电影。但就你现在的年纪而言,我对你有哪些希望呢?我希望除了哈利韦尔(Halliwell)所著的电影读本外,还能有更多电影方面的图书伴你左右。我希望电影世界能更快地向你敞开大门。你独自摸索进入了伊朗电影的世界,领略了伽塔克、杜特(Dutt)、海尔·格里玛(Haile Gerima)以及穆拉托娃(Muratova)的作品。把蒂尔达和我本人的想法联系在一起,我希望能成立一个8?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也许会位于苏格兰,毕竟我和蒂尔达住在这里,它会让全世界的孩子在满八岁半的当天都有机会免费获得刻录有20部电影的DVD光碟,让这一天成为他们自己的电影日。这20部电影一定是所有时代里最好的、最有想象力的,比如宫崎骏、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以及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的一些作品,也可能是《帕勒一个人在世界上》(Palle Alone in the World,1949)、《红气球》(The Red Balloon,1956)、《歌声欢唱的树》(The Singing Ringing Tree,1957)等,而且这些电影都会有50种语言的字幕。这个基金会将会由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单位资助运行,以便丰富他们各自所属的文化,同时表达他们对自身表现方式的乐观态度。 八岁半(8?)刚好是爱上电影的年龄,有一部很棒的电影就 叫“8? ”。去年在放烟火时,黑暗中有人听出了我的声音,那时我才发现1974年(对你来说就是现在啦)在贝尔法斯特经营柯曾影院(Curzon Cinema)的印度人一家,会在早上开门营业前放映精彩的 印度电影。而在我写作之际,他们正在放着呢。这是不是很了不起?8?基金会也可以很了不起。 你这个幸运的人儿,你将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 马克 马克·卡曾斯,一位危险而魅力四射的英国宝藏影评人: 他是电影的狂热分子,阅片量惊人,如同一座喷发的电影知识火山,曾以一部15小时纵横影史的纪录片巨制《电影史话》惊艳世人; 他是行动主义者,与蒂尔达·斯文顿共同创立“8?基金会”,一同发起穿越苏格兰高地的流动电影节,将重达33.5吨的移动电影院安装在一辆大卡车上,翻山越岭行驶到各处播放电影;也曾与张曼玉合作中国影展,向英国观众推介他钟爱的影片。 身兼BBC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与纪录片创作者,采访、拍片也是他传播电影奇迹的方式,曾走访各大洲,用镜头记录影史。斯皮尔伯格接受过他的采访后,称其为“人生采访”; 他的文章态度鲜明,绝不趋炎附势,不管你是大呼过瘾,还是想与之争辩,都会得到一些启发。他总能在诸如《小丑》《冰雪奇缘》这样截然不同的电影间找到联系,这或许正是影评的更高境界; 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能够唤起观众对电影的好奇和向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跟随《宽银幕》这本书,一起潜入电影的世界,解除戒备,让神经舒展开来,再次发现电影的魅力,体验做影迷的幸福。 “我生性浪漫而不善谋略,总处在倾情赞美和严厉痛斥的两个极端之一。我想要让那些被遗忘的电影更多地被人感知,想要挑战标准,拓宽已知和上映的边界……生发出组织力量的零星火花。” ◎ 75篇毫不妥协的硬核文章,每篇都是一次挑战公论的思想实验 观看——在CGI时代,对电影媒介的18次匆匆一撇 人物——英雄与无赖的画廊 真实——电影接近真实世界的时刻 别处——去他的西方中心,放眼看看世界吧! ◎ 穿透表象,叩问真相,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电影中易变的社会潮流和审美意蕴,并以睿智又不失激情的文字加以见证和记录,为不甘“受骗”却无暇深究的观众提供新鲜的视野 电影如何治愈我们的创伤? 电影在政治正确的博弈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 电影节除了充当文旅噱头,还有别的意义吗? 戈达尔会如何看待其迷弟昆汀的《杀死比尔》呢? 摄影机和枪天生就亲密共舞? …… ◎ 设计简约大方,细腻纹理艺术纸彰显经典本色;精致小开本,内外双封,轻盈便携,手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