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陈潭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作者: 胡云秋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2.72
折扣购买: 陈潭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ISBN: 97875472054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烽火山下陈策楼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诞生于湖北省黄 冈县东弦乡儒博村的陈策楼(现属范家岗乡)。 陈策楼距黄冈县城50华里,坐落在巴河西岸, 大别山南麓的烽火山下。全村七八十户人家, 都姓陈,是一座山清水秀、人气旺盛的山村。 村中央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高楼,是陈氏家 族祭祀祖宗的地方。登楼远眺,波涛滚滚的长 江水,青松环抱的烽火山,阡陌纵横的田野, 尽收眼底,陈潭秋的家就在楼的东侧,是一小 庭院,一年四季,不是橙菊满园,就是丹桂瓜 果飘香,格外引人向往。陈潭秋的童年就是在 这里度过的。 陈潭秋的祖父名畴,字寿田,是个湖北乡 试举人,他以教书为生,薪俸所得,薄置田产, 家道小康。陈潭秋的父亲名厚怙,号受之,他 虽克勤克俭一生,终因晚年多病,更迫于官府 多于牛毛的捐税,人不敷出,家境日衰。陈潭 秋的母亲龚莲馨,以善良、贤惠著称乡里。她 持家俭朴,却好施舍,虽家境每况愈下’逢年过节, 见乡邻贫困妇幼及缺衣少食者,皆乐于资助。 陈潭秋有兄弟姐妹十人,他在兄弟中排行 第七。五哥陈树三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对陈潭 秋幼年时期的思想颇有影响。八弟陈荫林要求 进步,后在陈潭秋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幼年时 期陈潭秋兄弟等人在父亲的教育下,培养了勤 奋好学的习惯,对乡邻亦有影响,多有称颂。 “穷不废读” 陈潭秋的祖辈深明知书达理的重要,“穷 不废读”是他们共同的信念。陈潭秋的父亲常 说,产可以破而书不可不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当时陈家虽家庭经济濒临破产,但陈潭秋兄弟数 人均入学就读,陈潭秋和陈荫林还维持到大学毕 业。陈潭秋幼时在私塾就读,不久,就人陈氏聚 星学校。这所学校在离陈策楼不远的王家店,是 一座新建的陈氏宗祠。学校在黄州附近颇享盛名, 历年所聘教师都是本县知名人士,素有修养,对学 生要求甚严。陈潭秋在家庭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的 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成为聚星学校的优秀生。 这时,濮阳孙啸千先生在聚星学校任教,对陈潭秋 奖励备至。次年,孙先生离开聚星学校时,还将陈 潭秋、陈荫林兄弟带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免费就读, 精心培养。一段时间后,陈潭秋因学习晋升才转人 黄州府城内的黄冈县立高等学堂,直至15岁在该 校毕业。 1912年陈潭秋考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14 年,又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并于1916年秋, 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英语 部学习。 立志澄清浑浊世界 陈潭秋在青少年时代很受他五哥陈树三 革命思想的影响。陈树三自幼在武昌上学,深 受民主革命思想的感染,参加了当时的革命组 织——共进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后来他参 加了辛亥武昌起义。不久,他随黄兴到南京, 在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袁世凯篡权后,陈树 三怀着“民智不开,则失民治之精神,吾辈宜 急图之”的理想,辞去陆军部职务,在南京创 办《人报》馆,筹建社会党,宣传民治政治, 提倡民权主义。陈树三每逢寒暑假回家时,很 是留意对陈潭秋、陈荫林等兄弟宣传民主主义 思想,讲述国内外革命形势。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