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杭州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西湖龙井茶(西湖全书)
ISBN: 7806337237
龙井扁形清时始 清代,称正宗龙井茶为“本山”。 清末,本山龙井茶的产区比明时已有扩大。程清在《龙井访茶记》中说 :“今所标龙井茶,即环此三五里山中茶也”,“盖自十八涧至理安,达江 头,自翁家山、满觉陇,茶树弥望,皆名龙井。北贯九里松至栖霞,亦名龙 井,然味犹胜他处。杭城所售者,则笕桥各地之产矣。”那时龙井茶的产量 ,“岁产上品茶,如明前、雨前者,千余斤耳;并粗叶红叶计之,岁额止五 千斤上下”。 龙井茶炒制成扁平外形,应在清代,而且当在晚清。首先从明代有关龙 井茶采制的记述中可知,当时还未制成扁平状。冯梦桢《快雪堂漫录》记云 :“炒茶,锅令极净,茶要少,火要猛,以手拌炒,令软净取出,摊于匾中 ,略用手揉之。揉去焦梗,冷定复炒,极燥而止。”依上述炒而揉的制法, 茶叶外形显然不可能是扁平的。再看徐珂《清稗类钞》所记,清高宗朝入贡 的明前龙井,“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由此可知,那时龙井茶也 还是呈芒针,外形挺直而未扁平。 在现有史料中,能明确记述炒制龙井茶成扁平外形的仅程清的《龙井访 茶记》。他在“焙制”一节中说:“炒者坐灶旁,以手人锅,徐徐拌之。每 拌以手按叶,上至锅口,转掌承之,扬掌抖之,令松,叶从五指间,纷然下 锅,复按而承以上。如是展转,无瞬息停。”以上炒制手法中的“每拌以手 按叶”、“复按而承以上”,这接连不断的“按”,就是为了使龙井茶外形 扁平光滑。 此后,便有徐珂在《可言》卷十三中所记:“茶之叶他处皆蜷曲而圆, 惟杭州龙井扁且直。” 狮龙云虎四字号 到了民国时期,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需求量不断攀升,龙井茶的产 区也持续扩展。从民国二卜一年(1932)《农声》第160期刊载的一份调查资 料得知,当时龙井茶园面积已增至2350亩。 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的龙井产茶区域为南山、北山、中路三区。南山 区包含龙井、满觉陇、翁家山、虎跑、理安寺等22处,有茶园1100亩,茶户 130户;北山区包含铜佛寺、上宁桥、金祝牌楼等处,有茶园30亩,茶户15 户;中路包含狮子峰、云栖寺、灵隐、天竺、桃源岭等22处,有茶园1220亩 ,茶户70户。三区合计茶园面积2350亩,有茶户215户。 此外,在狮子峰、龙井、虎跑、天马塘、九溪十八涧、翁家山、月轮山 等七处,各有茶场一所,以狮子峰之茂记龙井茶场为最大,系杭州有名的高 义泰布店老板在狮子峰购山地300余亩创设。1931年产值约3万元。翁家山之 翁氏茶场次之,产值2,1万元。1931年龙井茶的总产量已达730余担,约值1 5万元。高的年份在八九百担之间。比清末“岁额止五千斤上下”,产量增 幅在15倍以上。 P27-28
商品名称:西湖龙井茶(西湖全书) | ||
作者:朱家骥等著 | 定 价:36 | 开本: |
出版社:杭州 | ISBN号:7806337237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04-10-01 | 版次:1 | 商品类型:图书 |
印刷时间:2004-10-01 | 印次:1 |
书籍目录
代前言 杭州,打造中国茶都
——记浙江省委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1 西湖之西开龙井
——西湖龙井茶的悠久历史
2 茶自峰生味 圆
——龙井茶生长的自然环境
3 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茶的品质特色
4 虎跑泉水竹风炉
——龙井茶的沏泡技艺
5 何须魏帝—丸药
——饮用龙井茶的药用与保健
6 佳茗广结万方缘
——名人与龙井茶情结
7 润我枯肠诗思生
——龙井茶与艺文
8 一市秋茶说岳王
——茶馆茶坊
9 品茶 食酥油饼
——茶食茶点
10 不须 吃七家茶
——茶俗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