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品茶的感悟
ISBN: 9787208151123
蒋星煜(1920— )江苏溧阳市人。历任图书馆管理员、编辑等职。主要研究明史、中国戏曲史。建国后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研究人员、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大与上海师大客座教授。有关《西厢记》专著计七种,分别出版于北京、上海、中国台北与日本。此外《中国戏曲史钩沉》、《中国戏曲史探微》、《中国戏曲史索引》与《中国戏曲史拾遗》,分别出版于郑州、济南与上海。曾主编《元曲鉴赏辞典》、《明清传奇鉴赏辞典》,为《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常务编委,《六十种曲评注》顾问与《总序》执笔者。《辞海》编委、分科主编。著作编为《蒋星煜文集》
童年茶趣 生平不爱烟酒,也不懂烟酒,对茶则爱之甚深。 尤其嗜好明前、雨前的绿茶。一杯在手,对我来说, 就可以涤烦忘忧。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茶的兴趣也在 增长。 这种嗜好,早在童年时代即已养成。家乡溧阳, 是太湖西边的一个小城,清代也出过状元马世俊、宰 相史贻直,清末民初有一位狄平子,在上海创办了有 正书局。据外祖父孙汾卿说溧阳的文风和饮茶的风气 有着微妙的关系。 溧阳的茶风特盛,街市上的店铺则以茶馆的数量 居第一位,而且都有一个非常文雅的名称,诸如金盘 露、淇香阁之类。有几家还树了“卢陆遗风”的泥金 匾额,字体看上去潇洒而有韵味,颇能引起人们思古 之幽情。 我在童年时代就成为茶馆中的常客,则是外祖父 的破格“提携”。他是清末民初废书院改学校后的书 院小学第一任校长,还上南京做过孙中山警卫团里的 文职军官。 大概由于他过于自负,日子过得不舒畅,经常喜 欢发牢骚,而且每天要有一半时间消磨在茶馆里。我 在小学读书时,一放学就被他带进茶馆了。星期天则 早晨就随他去茶馆,早餐也在茶馆里吃。 那是一个全城最大的茶馆,分前后两进,前进相 当宽敞而进深,好摆十几张大方桌,茶客都是四乡八 镇的农民,整个上午吵吵闹闹,大热天则汗气蒸腾, 赤膊的也不少。再进去是个长方形的天井,经过天井 ,到了后进。外祖父喝茶的地方就在这里。在前面喝 茶的农民从不越“雷池”一步。 后进比前进的面积小些,向天井这一面朝南,阳 光很充分,沿东、西、北三面的墙壁都是一排藤躺椅 ,喝茶的客人当然也有坐着的,但仍以躺着的居多数 ,海阔天空地谈着,真正喝茶的时候,才坐起来。 这里的茶客都是熟面孔,绝少陌生人,用当时的 说法,都属于乡绅阶层。例如中学校长,或者是中医 、西医的权威,或者是颇有名声的画家、书法家,有 的人虽然没有特殊的经历或长处,但儿子是北大或清 华毕业的,父亲躺在这里,也就心安理得了。 茶的品种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西湖龙井,只有少 数人喝祁红。每到夏天,也供应菊花。春天在这里品 尝新茶,整个厅堂飘溢着清香,多闻闻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茶客抽水烟或香烟的多了,新茶的清香不免受 到污染,但这种情况毕竟难得发生。 我是惟一的儿童茶客,日子一长,大家也见怪不 怪了。有时偶尔也有人出乎好奇,问我一些问题考考 我,我总是看外祖父的脸色行事,然后决定是否回答 ,怎样回答。 外祖父和外祖母以及子女们共同语言都极少极少 ,所以才经常找我对话,讲些有关古典文学的轶事或 历史掌故给我听,发现我很感兴趣,他才带我进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