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温柔(插图典藏本)(精)

夜色温柔(插图典藏本)(精)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译者:贾文浩//贾文渊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夜色温柔(插图典藏本)(精)
ISBN: 9787514612417

作者简介

贾文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教授,知名翻译家。主要译著包括《众生之道》《荒野的呼唤》《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贵客》以及合译作品《七角楼》《名利场》《马丁·伊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飘》《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丛林故事》《纳尼亚传奇》《肯尼迪》《狮子与独角兽》《在鲸腹中》等。 贾文渊,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译著包括《吉姆老爷》《简·爱》《绿野寻仙记》《圣诞佳音》以及合译作品《七角楼》《名利场》《马丁·伊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飘》《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丛林故事》《纳尼亚传奇》《肯尼迪》《狮子与独角兽》《在鲸腹中》等。 菲茨杰拉德,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他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但他还未被派上战场,一战就结束了。他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其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其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和《后的大亨》。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内容简介

第一部 1 马赛和意大利边境之间,那片温馨的法国里维埃 拉海滨上,耸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玫瑰色大酒店。正 面有一排青绿的棕榈树,浓荫蔽日,凉爽宜人,前方 是一小段光亮耀眼的海滩。这地方近来成了名流显贵 们喜欢光顾的避暑胜地;十年前,英国客人每到四月 就纷纷离去,到北方度夏,酒店便人去楼空。如今酒 店附近建起了一座座单层别墅,但是,这个故事开始 的时候,在高斯外宾酒店和五英里以外的戛纳之间, 仅有十几座形状活像睡莲的老式圆顶房舍,点缀在密 密的松树林里,任凭风吹日晒。 酒店和它面前那片宛如跪毯的褐黄沙滩浑然一体 。清晨,远处戛纳市的楼群、周围或呈粉红或呈淡黄 的城堡、雄视意大利边界的紫霭缭绕的阿尔卑斯山, 一一映在平坦如镜的海水之中。近岸清浅的水底,海 草冒出气泡,在水面泛开丝丝涟漪,牵动水中影像微 微颤抖。还不到八点钟,就有个穿蓝色浴衣的男人来 到沙滩,一边用凉凉的海水把浑身淋湿,算是下水前 的适应准备,一边哼哼呀呀喘着粗气,接着就在海水 里扑腾了一会儿。他离开后,沙滩和海湾又平静下来 ,一个钟头里再没有动静。只见远处商贩们成群结队 向西面走去;餐厅的伙计在酒店天井里大声吆喝;松 树上的露水也渐渐变干。过了一个钟头,蜿蜒于低低 的莫尔山脉的那条大道上,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这 条山脉把沿海地带和真正的普罗旺斯地区一分为二。 离海岸一英里开外有块地方,松树渐稀,白杨茂 密,树叶上落满了灰尘。这里孤零零地立着一个火车 站。1925年6月的一天上午,一辆出租车从这个车站 载着一位妇人和她的女儿来到高斯酒店。母亲脸上仍 可看出昔日的风韵,但细碎的纹路正无情地蔓延开来 ;她表情安详而沉稳,让人看了觉得舒服。不过,人 们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很快移到女儿身上,她那粉嫩 的双手似乎有一种魔力,令人倾倒;两颊艳如桃李, 好像夜晚刚洗过冷水浴的儿童脸上露出的那种动人的 绯红。玲珑的前额上方,发际分明,仿佛戴着一顶彩 纹头盔,白里透黄的金色卷发浓密而秀美,犹如翻滚 的波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晶莹清澈。脸上未曾 施过脂粉,完全是天然本色,是她那颗年轻心脏的有 力搏动把这颜色泼洒在皮肤下面的。那曼妙的体态仍 透露着些许少女的特征——她芳龄未满十八,发育几 近成熟,但稚嫩的露珠在她身上尚未落尽。 这时她们眼前豁然开朗,水天一色,波平如练, 弥漫着淡淡的一片热气。母亲见此景象,开口说道: “看样子咱们不会喜欢这地方。” “反正我想回家,”女孩说。 两人满有兴致地聊着,但显然并没有什么头绪, 所以聊了几句就觉得有点儿乏味,再说,就算有什么 头绪也还不够。她们要的是兴高采烈的情绪,并不是 要刺激一下她们那疲惫的神经,而是怀着一种热列的 期待,就像得胜心切的学童打算尽情度假似的。 “我们只住三天就回家。我这就拍电报订船票。 ” 进了酒店,女孩就像背课文一样,操着地道而略 显刻板的法语订了房间。她们被安排在一楼的客房里 ,一进去,她就走出法国式落地窗,来到前廊,廊子 是石砌的,和楼房一样长。她袅袅婷婷地迈着步子, 有如芭蕾舞女,不让上身的重量松散地落在臀部,窄 小的脊背挺得笔直。没走几步她就发觉自己被火辣辣 的日光包围着,赶紧退了回去——太晃眼了。五十码 以外,地中海在毒烈的日光照耀下,正一阵阵失去它 的色泽;前廊的栏杆下面,一辆褪了色的别克牌汽车 正停在酒店前的车道上,任凭太阳烤灼。 其实在整个儿这片地方,只有海滩上有些动静。 三个英国保姆围坐在那里编织毛衣毛袜,织的是英国 维多利亚时代那种一成不变的图案,就是在十九世纪 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因袭成例的图案,手 上织着,嘴里念咒似地说三道四,飞短流长;水边有 十几个人与各自的家人躲在条纹遮阳伞底下歇凉,他 们的十几个孩子正在太阳地里玩耍,有的踏着浅水追 逐并不怕人的小鱼,有的赤身躺在沙滩上,涂了椰子 油的身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罗斯玛丽走下沙滩的时候,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忽 然从她身边窜过去,猛地扑进水里,一边兴高采烈地 高声大叫。她感觉到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盯着她仔 细打量,就一把脱掉浴衣,跟着小男孩扑进了水里。 她把脸埋进水里往前漂了几码远,发现水很浅,便摇 摇晃晃站了起来,朝前走去,拖着两条细腿使劲克服 水的阻力,好像脚上绑了重物似的。走到齐胸深的时 候,她回头朝岸上看了一眼,瞥见一个穿游泳裤的秃 顶男人正透过单片眼镜神情专注地望着她。罗斯玛丽 也盯了他一眼,那人赶紧摘下眼镜,让它吊在一片可 笑的胸毛里,拿手里的瓶子给自己倒了一杯什么饮料 。 罗斯玛丽朝前一扑,脸埋进了水里,用类似爬泳 的姿势,手脚扑腾着朝浮排游去。海水包围了她,把 她从炎热的空气中拉进了凉爽的水里,浸湿了她的头 发,涌向她身体的各个部位。她在水中翻滚嬉戏,尽 情地拥抱海水。游近浮排的时候,已经累得喘不上气 来,可是一抬头,看见上面坐着一个皮肤晒得黝黑、 牙齿雪白的女人正低头注视着她,罗斯玛丽忽然意识 到了自己那一身白生生的皮肤,于是朝后一仰,躺在 水面向岸上漂去。刚从水里出来,那个长着胸毛手里 拿着瓶子的男人就对她说: “我说——浮排那边有鲨鱼。”他是哪国人还看 不出来,但说的是英语,带着慢声慢气的牛津口音。 “昨天鲨鱼吞掉了两个英国水手,就在朱安海湾那 边的浮排附近。” “天哪!”罗斯玛丽惊叫了一声。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