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系紧兜裆布(长声闲话)(精)
ISBN: 9787108047823
李长声,1949年生于长春,曾任*本文学杂志副主编。1988年东渡*本,一度专**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为《*知漫录》《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东京湾闲话》等十余种,近译有藤泽周平著《隐剑孤影抄》《黄昏清兵卫》。
*边瞻*本,云里望云端。 远游劳远国,长恨苦长安。 辨正作《在唐忆本乡》,收在*本**部汉诗集 《怀风 藻》中。诗前有汉文小传: “辨正法师者,俗姓秦。性滑稽,善谈论。少年 出家,颇 洪玄学。大宝年中,遣学唐国。时遇李隆基龙潜之* ,以善 围棋屡见赏遇。有子朝庆、朝元。法师及庆在唐死。 元归本 朝,仕至大夫。天平年中,拜入唐判官,到大唐见天 子。天 子以其父故,特优诏厚赏赐。还至本朝,寻卒。” 此诗引人注目之处是“*本”二字。*本宪法定 国号为 “*本国”,*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本的呢? “大宝”是文武天皇的年号。701年,三田五濑 谎称在 对马提炼出黄金,天皇大喜,改年号为“大宝”。* 本正式 采用年号是**5年,即孝德天皇的“大化”,此后断 断续续, 自“大宝”才制度化,以至于当今的“平成”。大宝 元年, 参照中国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从此确立中央集权体 制,小 帝国像模像样了。信心满满,于是时隔三十三年重新 派出遣 唐使。翌年6月,遣唐使船从与大陆交通的门户筑紫 启航。 因为跟朝鲜半岛的新罗打过仗,关系紧张,不能走北 路,只 好冒*大的风险走南路和南岛路,驶向长江口岸。《 续*本 纪》里记载:执节使粟田真人一行到了唐国,有人过 来问: “你们是哪里来的使节?” “我们是*本国使,这是什么地方呀?” “是大周楚州盐城县界。” “原先是大唐,现在叫大周,国号怎么改啦?” “永淳二年皇帝驾崩了,皇太后登基,叫圣神皇 帝,国号 大周。常听说海东有一个大倭国,是君子国,人民活 得富足 快乐,讲文明,懂礼貌,现在见到你们,衣冠楚楚, 相貌堂 堂,看来真是那么回事哩。” 问话的人聊了几句,“语毕而去”,不会是海关 人员。大概 他认为改朝换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则,无须问一 句“原 先是大倭,现在叫*本,国号怎么改啦”,径把大倭 国和*本 当作一回事。可是,遣唐使到了长安却有点麻烦。《 旧唐书》 记载:“*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边, 故以*本 为名。或*: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本。或云: *本旧 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 对,故 中国疑焉。”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对于国号很重视 ,但问来 问去,*本人支支吾吾。大唐朝廷做出三种揣测,* 终认为 “*本国”与“倭国”是两回事,以至分别列传,把 真人来贡 当作*本国**次通使。虽疑焉,但圣神皇帝也不以 为怪, 还赐宴德麟殿,吃“中华料理”,并且给粟田真人封 了个司 膳卿。 《续*本纪》是797年纂修的正史,接续《*本 书纪》, 记697年至791年之间的史事。从上面引述的文字来看 ,13本 使臣觉得中国改变了国号很奇怪,至于本国的国号, 明知中 国人如堕雾中却不辩一辞。究其原因,恐怕是那时13 本对国 号并没有明确的意识。607年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国 书的抬头 写得蛮浪漫:“*出处天子,致书13没处天子,无恙 云云”,没 有国号。“多自矜大”,与大隋天子平起平坐,炀帝 读了就不 悦。后世当作摸老虎屁股的壮举,很喜欢渲染此事, 但隋炀 帝不过对***长说了句以后不要再给我看这种无礼 的东西 而已。小野妹子再度使隋,国书的写法改为“东天皇 ”、“西 皇帝”,还是没国号。 粟田真人的遣唐使团中有一位山上忆良,*后大 大的有 名,回国前写了一首和歌,其中有“早*本边”的字 样,这 个“*本”读若yamato,即“倭”。粟田真人于704 年回国。 720年编就的*本**部正史《13本书纪》是面向国 外的史 书,书名使用了“*本”。13本人创造“*本”这个 汉语词, 读音和“倭”字相同,实质上只是改变了对外的汉字 表记。 可能正因为这一点,*本人不认为国号有变,却教习 惯于易 姓革命的中国人难以理解。尽管莫名其妙,但名从主 人,大 唐很快就叫开了,似乎没有人反感其美称,偏坚持叫 倭国或 倭奴国。 753年以藤原清河为团长的遣唐使团返*,李隆 基赋诗送 行,题目是《送13本使》。诗云:“*下非殊俗,天 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 彼君子,王化远昭昭。”此诗见于《全唐诗逸》。江 户时代汉 诗人市河世宁从*本存留的中国典籍中搜辑唐诗,成 《全唐 诗逸》三卷,于1804年付梓。其中八十二人是《全唐 诗》里 没有的,中国在1823年翻刻。“矜尔畏途遥”正是《 旧唐书》 所谓“太宗矜其道远”——考虑到道远途遥,九死一 生,太 宗告诉下边管事的,不要叫*本年年来朝进贡,但* 本人似 乎从古到今也不曾领会这种外交气度。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