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4.0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大九湖之恋/陈应松文集
ISBN: 9787559441270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
大九湖之恋 这是上天遗落的一块平地,并盛满了高山之水。在天 气晴朗的时候,会有人遥指白云缥缈的那片大山说,在那 上面,有耕耘和放牧的人,他们住在天上。但是有人会 问:他们在那样高耸的平地上生活,人和牛会不会从山顶 上掉下来? 大九湖在鄂西北神农架的一隅,那里流传着“薛刚反 唐”的民间传说,并说这是薛刚反唐的秘密基地。薛刚确 有其人,历史上也曾辅佐庐陵王李显,他是为报全家灭门 之仇,而参与了讨伐武则天。 这个传说充满了苔藓的气息。在莽莽的高山老林里, 这片曾经虎奔狼窜、野鹿遍地的大沼泽,是一个川鄂古盐 道的道口,土匪常在此剪径并筑寨。说它是薛刚神秘的屯 兵反唐和练兵之地,也属正常。这里也是传说中的野人出 没之地。高寒山区的冷水鱼在这儿怡然自得,就像这儿的 居民一样,谁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此地海拔在一 千七百多米,刚好在神农架的雪线之上。如果有雪过早地 到来,这片寒冷的区域就与世隔绝了,山外的人们不知道 那里的人在漫长的冬天里是怎么熬过来的,是生还是死。 林海和雪原把他们湮没了,无声无息。春天的时候,湖面 解冻,他们又会出现,和他们的渔船与牲畜,在那片野花 盛开、碧水超然、童贞满地的地方打鱼、放牧。 这个神奇的地域被海拔两千八百多米的群山环抱,所 有的地名也十分奇怪,一些小村落的名字为帅字号、一字 号、二字号、三字号、四字号……一共九字号,加上帅字 号,十个,依次排开,明摆着是打仗布阵用的,也像是营 地。大九湖夜晚来临的时候,无端会有一种紧迫感。远处 的草丛中牲畜和野兽疾奔,空气崩裂,湖水颤抖,喁语低 囔,像是有四野伏兵,一场烟尘滚滚的大战在即。接着雾 气浮动,炊烟从林中和山坳里逸出,带着临战的警惕,悄 然飘拂。 就是这里,从四川大宁通往湖北或者更远的河南、陕 西的川鄂古盐道,正是悄悄翻过川鄂边界的横梁山、五等 垭子、四方台。四方台是一座奇特的像棺材一样的山。那 些背夫,来到大九湖,可以放下几百斤重的盐包,在湖边 洗一把脸,在山脚的大车店待上一夜,就像背夫的歌里唱 的,在“油渣子一样的被子”里瑟瑟发抖。如果碰上风雪 弥漫的冬季,在雪线之上的他们,向山下茫茫的雪野眺 望,想念自己的家乡,在这高高的山上,会唱一曲辛酸的 《背盐调》:“……背盐的清早把路上,走什么三道沟、 九道梁。菜籽垭、田家山,背篓、打杵、脚码子响。长岩 屋,烤干粮,大九湖里好荒凉。太平山上打一望,一望望 到家门上……” 曾经被遗忘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泽,在夜晚翻出古 老的泥沼气息,连它的植物都带有淤泥的气味,久久萦绕 在山坳间和村庄里。它周边巍峨连绵的群山处在大巴山东 麓,与苍莽险峻的秦岭相接,是这两个巨大山脉的交会高 地,紧连现在的重庆二县:巫溪与巫山。在另一面,它的 西北面,又与竹山和房县的大山相连,再过去便是秦风浩 荡的陕西,它的“一脚踏三省”之说是有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