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越是我故乡
ISBN: 9787533957681
四千年的守望 四千年岁月,时空漫漫;四千年守望,故国家园。 我家的南阳台正对着蜿蜒起伏的会稽山群峰,远眺可 见烟雾缭绕之香炉峰,亦可见巍巍耸立之大禹像。每当晴 日,金色阳光普照大地,我的目力所及,能清晰望见那大 禹手持木耜,脚踏石舟,力撼四方。大禹的右手推向前方 ,似乎要以洪荒之力鼓动千军万马。 这座坐南朝北的大禹铜像高二十一米,建于二十一世 纪初。每每见大禹迎风而立的样子,心中总是无限感慨, 正是大禹这样的神力庇护。绍兴,这座有两千五百年历史 的古城才会如此长久地风调雨顺。 一 大禹,轩辕黄帝的后人,史书记载是夏朝的开国君王 ,因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帝位。 曾经非常不解:治理黄河的大禹为何会归葬在长江流 域的绍兴?而后查找了史料,理解了禅让继位的大禹自有 一番雄图壮志。走南闯北的禹,既然建立了夏,目光一定 会延伸至长江甚至比长江更南的地方。 禹看好会稽,一定是会稽这个地方深深吸引了他。他 在这里娶妻涂山氏;完成治水大业后,又到处巡视,在茅 山上给治水功臣计功,同时会盟诸侯。后来,茅山就称为 会稽山。 以今天的眼光看,禹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 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从此结束了中国原始 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首创了“国家”这一新型 的社会政治形态。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 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中国从此有了国家 、王朝和朝廷。 如此,会稽山乃成为中国神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 ,因葬焉,命日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吴越春秋》 也记载,大禹“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禹和会稽是有缘 的,他的足迹遍布会稽的角角落落,从宛委山得金简玉书 ,始得治水方略,从遗失鞋子的“夏履桥”到斩首防风氏 的“型塘”,从挑“息壤”遗落而成东、西担山,禹的踪 迹在绍兴无处不在。 禹崩,立下遗嘱归葬会稽山下,四千年前的蛮荒之地 就因禹而得名号“会稽”,并从此名震天下。而禹陵的存 在,更让会稽山成为中国古代的五镇名山而亘古流长。 及至春秋战国,越国子民作为大禹的后代生生不息。 无余是第一代越王,史传他是禹的子孙少康的庶子。越国 当时归属于九州之一的扬州。当代有史学家曾质疑,越王 勾践为成为春秋霸主,有意拉近黄河系的禹,使之成为越 的祖先。然后,也有史学家认为既有华夏王朝,禹又钟情 于会稽,留下直系后裔繁衍世代,既是情理之中,也是顺 天而为。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 禹”,于是就有了秦始皇登临秦望山、留下李斯碑的光辉 历史。始皇祭禹。旨在对这座出了一王一霸而兼有“天子 之气”和“王霸之气”的会稽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