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老天津风尚志/天津旧事丛书
ISBN: 9787201132860
吕碧城**中国女子学校 她容貌秀美,气质高雅,穿戴新潮;她才华超群 ,学贯中西,著作颇丰;她恃才孤傲,清高*俗,终 身未嫁;她参透人生,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她的一 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曾为《大公报》**位女编辑; 她曾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她曾任***所女子学 校——北洋女子公学的**任校长。她就是民国才女 吕碧城。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 因,晚年号宝莲居士,安徽省旌德县人,生于清光绪 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字瑞田,光绪三年( 1877年)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即翰林),曾任江 西学政。吕碧城姊妹四人,长清扬,字蕙如;次美荪 ,字眉生;吕碧城行三。三人皆以诗文名世,有“淮 西三吕,天下知名”的美誉。幼妹坤秀,亦工诗文。 吕碧城尤为慧秀多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娴 于音律。 吕碧城虽然书香门第,幼时却也经历了一番坎坷 。碧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2岁时吕父弃世。未几 ,族人觊觎她家的财产,唆使匪徒把母亲严氏幽禁。 后在时任江苏布政使的友人樊樊山帮助下,其母才得 以脱险,但因这件不名誉的事,夫家汪氏提出退婚。 吕家门祚衰微,无力反对。这对碧城来说是莫大的打 击。此后,吕碧城母女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 凤笙。 吕碧城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才华,且在于她的独 立、要强与胆识。1903年,吕碧城欲人新学,遭舅父 反对,碧城一时激愤,次*便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天 津。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赴津的列车中 幸遇好心人——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将其带回家中 安顿下来。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 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恰巧被 《大公报》**英敛之看见,对其极为赞赏,便亲自 前往邀她到报馆内居住,并聘她为《大公报》编辑。 她的诗词与文章屡屡见报,流露出刚直率真的性情和 横刀立马的气概,获得了众人的赏识,其兴女权、倡 导妇女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也引起社会的强烈 反响,一时“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从此,吕碧城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独立自主的 人生之路。 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清**力行新政,提出“ 兴学育才”的主张,通令各省大力举办新式学堂。随 着西方**思想的输人,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张女 权,兴女学”,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和女子*教育权利 ,成为当时妇女解放的潮流。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 凯急招教育家傅增湘提纲兴办天津女子学堂。 崭露头角的吕碧城活跃于天津的知识阶层,结识 了严修、傅增湘、卢木斋、林墨青等社会知名人士。 傅增湘很欣赏吕碧城的才华,想请她负责女子学堂的 教学。于是,英敛之带着吕碧城遍访杨士骧、唐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