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演义(第一卷):文明神迹

上古神话演义(第一卷):文明神迹
作者: 钟毓龙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上古神话演义(第一卷):文明神迹
ISBN: 9787507845037

作者简介

钟毓龙(1880-1970),号庸翁,杭州人,学者。曾在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学等校任教国文、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后任宗文中学校长,终身为教师。专长钟鼎文,善诗词书法,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等职。著有《上古神话演义》《说杭州》《浙江地理考》等。

内容简介

\"试读部分章节: 我这部书,是叙述上古神话的。但是,我要叙述上古史的神话,先要将天上的情形报告一番。天是无所不包的,但是综合起来,不过“阴、阳”两个字。日间就是阳,夜间就是阴。和暖而带生气的就是阳,寒冷而带杀气的就是阴。所以天上的神祇,亦分两类,一派是阳神,一派是阴神。阳神的主张是创造地球,滋生万物,而尤其注意的,是人类的乐利安全。阴神的主张,是破坏地球,毁灭万物,而尤其痛恶的,是我们人类,定要使人类灭绝而后快。这两派如水与火,如冰与炭,绝对不相容,常常在那里大起冲突。自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那冲突没有断绝过。阳神一派,是以西王母为首领,而其他日月星辰之中大部分神祇都肯帮助她。阴神一派,是以一位不著名的魔神为首领(后来叫作刑天氏),而夏耕、祖状、黄姖、女丑种种魔神以及其他星辰中之一部都肯帮助他。那一位号称至高无上的皇矣上帝,只能依违于两派之间。虽则他的倾向常偏于阳神一派,但是因为天道不能有阳而无阴、人间不能有昼而无夜、生物不能有生而无死、万事不能有成而无毁的缘故,对于阴神一派亦竟奈何他们不得。所以人世间自有历史以来,一治一乱,总是相因的。阳神派得势,派遣他手下许多善神下降人世,将天下治理得太平了。那阴神一派气不过,一定要派遣他手下的魔神下降人世,将天下搅扰得鸡犬不宁,十死八九。然后,那阳神一派看不过,再派遣手下的善神下降,再来整理。到得整理一好,那阴神一派又要派遣魔星下降了。所以遇到浊乱的时世,我们眼看见那些穷凶极恶的人执国秉政,虐待人民,无法无天,又看见那些善良的人民被压制于虐政之下,任凭他们宰割,甚至身家不保,饮泣沉冤,大家都要怨上天之不公,骂上帝之昏聩。其实不必骂,不必怨,要知道天上亦正在那里大起冲突呢!恶神正得势而善神已退处于无权呢!这就是所谓天上之情形了。 我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天何以要开,地何以要辟呢?原来我们所住的地球,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有死。不过地球的死,不必一定是地球全体的毁坏,只要是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统统死了,那便是地球死了。这样大一个地球,哪个能够使它死?当然是阴神一派的魔力。开天辟地,就是地球的死而复生。哪个能够使它复生?当然是阳神一派的能力。我要叙述天地的开辟,不能不先述地球之毁坏。地球毁坏之方法大约有十种: 一种是使人类饥死。地球之上,本来是水多陆少。陆地高出于水面以上的就是山,山的斜坡,就是人类生存栖息之地。但是,山石突出于空气之中,经受燥湿冷热的剥蚀,渐渐碎为细粉,随着雨水之力而冲下,由溪入河,由河入海,将海底填平,海水渐渐上泛。久而久之,高山削成平地,尽成为水,那时人类栖息无从,畜牧种植也无地可施,岂不是要饥死! 一种是使人类溺死。南北两半球季候不同,北半球秋冬两季,共得一百七十九日,南半球秋冬两季,共得一百八十六日,计算每年差七日。南半球寒气既多,那么南冰洋的冰当然渐积渐多,北冰洋的冰当然愈融愈少。经过一万零五百年之后,南冰洋的冰因为多而难化,北冰洋的冰因为少而易融,地球的重心必定因此而移动。假使到了北极最热、南极最冷的时候,地球的重心一变,北方重而南方轻,地面的水将从南方倾注北方,全球淹没,人类岂不是要溺死! ......\" \"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以文学笔法生动展现我们祖先的生存博弈与超凡智慧 初版于1936年,洋洋百万言,精彩勾勒华夏上古神系恢宏画卷,彰显中国神话全球性基因 破除对中国神话的幼稚认知,真实体察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