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论哲学家
ISBN: 9787559871824
阿兰(1868—1951)丨作者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批评家,本名埃米尔-奥古斯特?夏蒂埃,笔名阿兰。笛卡儿学派追随者,被誉为“现代的苏格拉底”。 主要作品有《论幸福》《论哲学家》《论教育》《美术体系》《观念与年纪》《诸神》等。 陈太乙丨译者 法国图尔大学法国现代文学硕士,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法语外语教学硕士暨语言学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学及大学兼任讲师,现为专职译者。 代表译作有《哈德良回忆录》《丁丁历险记:电影珍藏本》《最后的巨人》《欧赫贝26国幻游记》《蓝色小药丸》《秘密时光》等。
所有来到世上的人 所有来到世上的人无不落入比自己强的人手里:父亲、母亲、保姆。因此他同时学会恐惧,并尊重、喜爱强大的力量。这是人心的第一层基础,矛盾也在此酝酿,因为,痛恨自己所恐惧的是天性。这杂陈的滋味不断重现。每个人尽皆效忠一位主人,并乐意称赞他,相当于为服从锦上添花;然而,主人的招数却是利用热爱荣誉的心,透过某种信任关系来抬举赞美他的人。这一点,我们在各种国王出巡的行列中都能观察到:那些国王从来不缺欢呼喝彩。我发现,国王亦有一种矛盾和虚荣,因为他不能过分享受强迫而来的喝彩,无知的他或许更不乐见自发性的喝彩:那之中总有几分威胁隐隐作祟。绝对的权力是一道无解的问题。然而,人们体验它、欢迎它、喜欢它,并认为它必会公平公正。所有权力皆曾经历风向转变、背叛及唾弃,所有权力也都忘了这一切。而顺从者仍有其他事情要顾及;他有工作,有要庆祝的事,有其所爱。整体而言,仇恨既不舒服也无益健康。反叛行动本身也想要一个受人爱戴的领袖,这么一来,旧有规范立即回归,一般正常人皆能清楚预测这样的状况。基于这些原因,已建立起来的政权可以维持长久。尽管如此,政权仍有脆弱之处;有时可说,这件事奴隶比主人清楚。但这些事又不能明说。 卢梭,他是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一位将权力剖析入骨的人。一旁的伏尔泰和卢梭相较起来,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名对现状不满、寻求好国王庇荫的人。这是因为伏尔泰和那严峻时代的其他恐怖小孩一样,并未深入探讨到道德层面;他认为对一个过得去的社会来说,诚实不过是感受上的一致性;总之是文明与否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位好国王,达成一种协议。卢梭长期受到忽略,且终生流浪游荡,得以找到时间孤独地进行彻底的思考;而且常面对被无礼强迫的经验。他也领悟到,在道德上,我们只会受到自己的强制压迫。显然,只因为被迫才诚实的人一点也不诚实。但是若愿意花时间思考,我先前所说的混杂已然崩解;自由属于善的这边,而且与所有美德皆密不可分,这时强迫之力等于零。这一切凝聚在《社会契约论》那短短的篇章里,主题即是最强者之权益。他在书中证明,强者的权益根本不存在,在道德上,我们根本不是被潜在的强大力量强制,而是被逼迫。小偷用手枪逼迫我,他可不是在强制我。这一点人人都懂,现在请套用在国王们身上。在刚才已经懂得的人当中,有一大半会立刻发现,思想是一种烦人的负担。只是,该如何阻止绝对不该说的话被说出口?从此以后,我们必须生活在这种暴力的状态中。人权联盟竭力不让自己存在,却做不到。 解决的办法在《社会契约论》里。书中称全体人民为最高权力者,而其他所有的,无论是国王、执政官、上校、法官或代表,皆仅称为行政官员,请将这个称呼理解为人民公仆的意思。根据这样的设定格式,卢梭本人曾说,我们以后的生活不可能不出现小型共和国的联邦;但是,在那之前,先让这个观念支撑我们。民意选票是暂时性的至高统治。在那之后,各方权势以行政官员之名卷土重来,实现施政、征服、殖民以及战争,并以至高统治者之名签订反极权条约,让每个人服从所有人,领袖以所有人之名领导的可疑观念发挥功效。当事态紧急、当检查之单纯意图受到如此严惩,我们如何能知道?战争,或仅仅战争的威胁,足以使人民重新变回奴隶,打的正是自由之名。然而,这些恐怖的领袖终究会被部队审判,夺去政权,一败涂地。没有一个野心家不每天诅咒卢梭三次。 1932年6月 如果仅用一本书速通西方哲学的经典思想和议题,一定是阿兰的《论哲学家》。正如书名所透露的,这是一本探讨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的论著。阿兰以媲美蒙田随笔的优美书写召唤一众哲学巨匠的灵魂,与他们形成“社群”,在这个“社群”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斯宾诺莎、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伟大的思想家汇聚一堂,与读者对话、交锋、争鸣。阿兰以其深厚的哲学素养和睿智的判断,指引读者思考和发现,参悟伟大的哲人如何观察世界、阐释人性。像哲学家一样积极思考,这正是阿兰邀请你阅读本书的目的。
阿兰名作再版!96篇金句频出的随笔,96堂深入浅出的哲学课,像哲学巨匠们一样思考各种人生议题 法文直译本,知名译者陈太乙精译,哲学博士杨凯麟、潘怡帆作序 典藏级装帧:开本小巧,随身便携;纸张精良,舒适护眼;刷边精装,匠心设计 编辑推荐 如果仅用一本书速通西方哲学的经典思想和议题,一定是阿兰的《论哲学家》。 正如书名所透露的,这是一本探讨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的论著。阿兰以媲美蒙田随笔的优美书写召唤一众哲学巨匠的灵魂,与他们形成“社群”,在这个“社群”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斯宾诺莎、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伟大的思想家汇聚一堂,与读者对话、交锋、争鸣。阿兰以其深厚的哲学素养和睿智的判断,指引读者思考和发现,参悟伟大的哲人如何观察世界、阐释人性。 像哲学家一样积极思考,这正是阿兰邀请你阅读本书的目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智性
第二部分:行动
第三部分:人
一位天才艺术家……”
试读内容
所有来到世上的人
所有来到世上的人无不落入比自己强的人手里:父亲、母亲、保姆。因此他同时学会恐惧,并尊重、喜爱强大的力量。这是人心的第一层基础,矛盾也在此酝酿,因为,痛恨自己所恐惧的是天性。这杂陈的滋味不断重现。每个人尽皆效忠一位主人,并乐意称赞他,相当于为服从锦上添花;然而,主人的招数却是利用热爱荣誉的心,透过某种信任关系来抬举赞美他的人。这一点,我们在各种国王出巡的行列中都能观察到:那些国王从来不缺欢呼喝彩。我发现,国王亦有一种矛盾和虚荣,因为他不能过分享受强迫而来的喝彩,无知的他或许更不乐见自发性的喝彩:那之中总有几分威胁隐隐作祟。绝对的权力是一道无解的问题。然而,人们体验它、欢迎它、喜欢它,并认为它必会公平公正。所有权力皆曾经历风向转变、背叛及唾弃,所有权力也都忘了这一切。而顺从者仍有其他事情要顾及;他有工作,有要庆祝的事,有其所爱。整体而言,仇恨既不舒服也无益健康。反叛行动本身也想要一个受人爱戴的领袖,这么一来,旧有规范立即回归,一般正常人皆能清楚预测这样的状况。基于这些原因,已建立起来的政权可以维持长久。尽管如此,政权仍有脆弱之处;有时可说,这件事奴隶比主人清楚。但这些事又不能明说。
卢梭,他是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一位将权力剖析入骨的人。一旁的伏尔泰和卢梭相较起来,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名对现状不满、寻求好国王庇荫的人。这是因为伏尔泰和那严峻时代的其他恐怖小孩一样,并未深入探讨到道德层面;他认为对一个过得去的社会来说,诚实不过是感受上的一致性;总之是文明与否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位好国王,达成一种协议。卢梭长期受到忽略,且终生流浪游荡,得以找到时间孤独地进行彻底的思考;而且常面对被无礼强迫的经验。他也领悟到,在道德上,我们只会受到自己的强制压迫。显然,只因为被迫才诚实的人一点也不诚实。但是若愿意花时间思考,我先前所说的混杂已然崩解;自由属于善的这边,而且与所有美德皆密不可分,这时强迫之力等于零。这一切凝聚在《社会契约论》那短短的篇章里,主题即是最强者之权益。他在书中证明,强者的权益根本不存在,在道德上,我们根本不是被潜在的强大力量强制,而是被逼迫。小偷用手枪逼迫我,他可不是在强制我。这一点人人都懂,现在请套用在国王们身上。在刚才已经懂得的人当中,有一大半会立刻发现,思想是一种烦人的负担。只是,该如何阻止绝对不该说的话被说出口?从此以后,我们必须生活在这种暴力的状态中。人权联盟竭力不让自己存在,却做不到。
解决的办法在《社会契约论》里。书中称全体人民为最高权力者,而其他所有的,无论是国王、执政官、上校、法官或代表,皆仅称为行政官员,请将这个称呼理解为人民公仆的意思。根据这样的设定格式,卢梭本人曾说,我们以后的生活不可能不出现小型共和国的联邦;但是,在那之前,先让这个观念支撑我们。民意选票是暂时性的至高统治。在那之后,各方权势以行政官员之名卷土重来,实现施政、征服、殖民以及战争,并以至高统治者之名签订反极权条约,让每个人服从所有人,领袖以所有人之名领导的可疑观念发挥功效。当事态紧急、当检查之单纯意图受到如此严惩,我们如何能知道?战争,或仅仅战争的威胁,足以使人民重新变回奴隶,打的正是自由之名。然而,这些恐怖的领袖终究会被部队审判,夺去政权,一败涂地。没有一个野心家不每天诅咒卢梭三次。
193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