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FBI心理控制术
ISBN: 9787564072858
动作微反应,在小动作里有大发现 如何参透言外之意,以及当人们口是心非时,如何看穿他们心 里真正的想法,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就如同某位FBI心理分析 专家所说的:“我正在努力,努力成为人们肚里的蛔虫。”FBI承认,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比较困难,但通过对一些微小动作的解读与分析, 我们确实能够抓住一些破译谎言的关键。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人们在说谎时会有坐立不安、动 作频繁的表现。但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人在说谎的时候更倾向于 静止而不是紧张地乱动。心理学家解释说,人在说谎的时候,必须 比平时更努力地思考,而说谎者陷入思考时,往往倾向于减少身体 动作,以保持精神的专注、集中。不过,如果说谎者确实要做动作 时,他们的动作通常比较夸张,而且比较有节奏,这或许会成为他 们说谎的证据。他们伸长自己的胳膊,然后大力地比划着,似乎这 样可以表明他们说的话绝非虚假,但事实往往相反。 例如,2003年,当伊拉克军队为了躲避美国军队的炮火而撤退 时,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的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对媒体说: “巴格达很安全。”当他在说这句话时,做了这样的动作:伸出手臂, 手掌有力地朝向前方。 根据FBI的研究发现,在演讲的时候,说谎会导致发言人的话 语停顿增多,同时会让其眨眼频度下降。关于这一结论,FBI经过了 实验论证:81%的参与测试的人员在说谎时,他们的话语停顿都会 延长,而眨眼频率会从说真话时的每分钟23.6次降到每分钟 18.5次。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用谎言回答提问,并 记录下他们在撒谎前、撒谎时、撒谎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性 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在刚开始的时候,被试者的回答经 常出现中断现象,而且因为急于想提高回答速度,语言十分死板, 姿势也变得僵硬起来。到了适应正常撒谎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变得 更加简短,笑容也减少了,除了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 某一部位等细微的动作,几乎看不出对方在撒谎。 通过这个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说谎的时 候,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与表情。他认为,或许某一些细微 的动作才是揭露谎言的最佳线索。 FBI也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广告版,每时每刻都在传达着各种信 息,除了表面上的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外,还有一些 细微的动作反应,似乎更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因此,细微的动作 反应或许更值得研究,因为这些可能更真实,是更有价值的线索。 其实,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对细微动作反应的研究。人类行 为学专家威廉·康登研究瞬间互动的时候,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4 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1/25秒。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 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 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肩膀,以此来判断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 而心理学家强·高德曼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之间的互动。通 过研究这些微动作,他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 分手。 人类行为学专家与心理学家的研究都十分有趣。然而,对FBI 来说,更有意义、更重要的研究方向还在于通过解读与分析细微动 作反应以找出对方的破绽,抓住侦破案件的线索,最终找到被掩盖 的真相。通过对细微动作反应的分析与解读就能顺利地抓住罪犯, 这是我们最想见到的事情。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与分析。 FBI认为,细微的动作反应难以掩饰,身体语言比任何话语都诚 实。基于这一点,FBI很早就开始了对细微动作反应的研究,经过多 年的分析总结,FBI对于细微动作反应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特 别是对于罪犯与谎言制造者的动作微反应情况,认识得更加深刻。 FBI认为,说谎者一般都有以下一些动作微反应现象,值得我们 注意: (1)动作僵硬,缺乏动感。说话经常指手画脚、喜欢做各种手 势的人,在说谎或有所隐瞒时,他的手势会比较少。如果当时他坐 着,可能会把双手放在大腿上;如果站着,他可能会把手贴在大腿 两侧。更多的时候,他也许会把手插在口袋里,或双手紧握。这些 动作都说明他内心不够放松,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你质问某人时, 你往往会发现对方的双手紧握或掌心向下,表示他已经心虚并有所 防备。假如他对于你的指控与一连串的质问感到困惑,他会掌心向 上,双手一摊,表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能不能说清楚 一些?” (2)缩小空间,有所保留。如果对方的手脚贴近身体;表示他 “有所保留”,心理比较拘谨;手腿交盘则可能是防卫心态的表现。 当我们觉得自在并且充满信心时,手脚会自然地向外延展;相反, 当我们缺乏安全感时,就会缩小身体占据的空间,几乎把手脚弓成 像胎儿的姿势。 (3)动作不自然,表现做作。这与第一点看起来有点类似,但 也有不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演技青涩的演员及幼稚的政客身上。 他们试图用手势来让观众相信自己的信念多么热忱,然而机械化的 动作让人们大失所望。 (4)动作方向与言语表述不一致。在一次侦讯过程中,犯罪嫌 疑人表示自己并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他陈述当天自己经历的 事情:“那天一下班,我就往家里赶,我从未见过受害者,我沿着一 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左转,最后径直走回家。”但在说左转和回家的 时候,他却做了一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犯罪现场。通常说谎者 都会搞混一些方向性的词语,除非他陈述的时候不用动作去指明方 向,这样或许能够降低一些泄露秘密的风险。 (5)适应性动作反应。有一类动作是人们为了适应陌生的环境, 缓解自身的不适而引起的,这类动作我们称为“适应性动作”,包括 摸头发、挠头皮或者搓手掌等。在说谎时,大部分人都会有焦躁不 安和紧张心虚的情绪,他们担心自己的谎言被发现,这种担心会导 致他们做出“适应性动作”。 以上几点都是比较笼统地说明动作微反应与说谎行为之间的一 些关系。涉及一些具体的动作微反应情况,我们应该有所针对、有 所区别地去解读与分析。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