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心理学

人际沟通的心理学
作者: 汪龙光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人际沟通的心理学
ISBN: 9787801798756

作者简介

汪龙光,中政国际学院、中德心理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心理所EAP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南京心理连线咨询研究中心特聘心理咨询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催眠保健师;武汉和顺欣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已出版专著:《能言善辩的心理学》、《减压完全手册》、《察言辨色的心理学》。

内容简介

提升沟通的心理能力 人际沟通在情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情商是一种控制及分辨个人 和他人感受及情绪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去指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既 然要控制及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那么,人际沟通的能力就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人则人际关系 不良,朋友很少或根本没有朋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因 素外,和人们后天的生活习惯及性格关系最为密切。 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态: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 下好印象,以赢得他们的尊敬和喜爱,不过又不知如何赢得他人的心意, 越是想取悦他人,越会觉得得不偿失;认为别人都能洞察自己的心事,并 认为害羞和焦虑都是要不得的情绪,因此足不出户;害怕自己当众出丑, 相信万一出丑,别人会拿你的事当作笑料;不会说不,也不会表达愤怒, 当与别人发生矛盾,一味迁就和妥协,给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认为别 人并不喜欢真实的你,一旦别人发现真实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懦弱无能, 一无是处;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对你议论纷纷…… 这些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概念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 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 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 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 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你确实具有高尚的人格。这就需要你加 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被首 因效应迷惑,只看表面现象而忽视实质,以一好百好的心态来认定一个人 ,必然会误大事。要真正认识一个人的实质,必须综合多方面的情况。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 ,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 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 ,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 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 他的心中美化起来。 近因效应也是容易迷惑人的,我们分辨人既要凭借近因效应,又不能 为之左右。记住,事物在发展变化,人也会发展变化。 3.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 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 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 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 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 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倒不是去时时提防别人,而是要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今天做错事情的人,不可能永远都做错事,昨天的 世界冠军,明天可能败于无名鼠辈之手。透过光环,我们才能看清变化和 实质。 4.设防心理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 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是否有人暗中算计自己 ;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 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 流。 人有一定的警惕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总是怀疑这,疑惑那,相信 世间自有真情在,好人还是占多数。 以上是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几种心理,我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你 会对交往有更多的认识。愉快的人际关系会带给你朋友和自信,有助于良 好身心健康的建立。 提升心理能力的技术: 1.自我暗示技术 自我暗示是一种在现代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的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 它的特点在于自己通过言语或想象使自己的身心机能发生变化,其方法简 单,并且容易达到自助的效果。 运用自我暗示法缓解压力和调整不良情绪,主要也是通过言语的暗示 作用。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言语默念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 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对自己呼喊的方式来加强效果。还可以将提 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条幅上,贴在墙上、床头,压在玻璃板下等,以便经 常鞭策自己。 (1)选择良好的时间。 自我暗示的时间应选择在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的状态下进行,如早晨 刚醒、中午午休和晚上人睡前进行,效果较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很高的 状态下,不易进行自我暗示。 (2)选择适宜的方法。 比如,失眠很让人苦恼,但往往你越想睡,告诫自己要放松、安静, 可效果仍然不好。而此时若想象着身体的放松状况,具体地想象自己已处 在一个十分安静的环境里,则会轻松地入眠。 (3)选择适当的内容。 选择内容,标志着自我暗示的性质。我们应该选择积极的能促使身心 健康的内容。倘若杯弓蛇影,就会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在普遍暗示的基 础上,加上特殊内容的暗示,如“我有信心对付各种各样的挫折”(普遍暗 示),“生气是对自己智慧的侮辱,焦急是对自己无能的惩罚,而无助于事 情的解决”(特殊暗示),把二者结合起来,效果则更好。 (4)必须达到的状态。 自我暗示的最佳状态是松弛和“凝神”,“凝神”是指一心不二用, 仅关注于自身的目前状态和活动的一种“不费力的注意”。这可以先把注 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久之,注意力自然而然地疲倦、松弛,于是不专注 于任何事物,从而使得心灵空静。在这种心境下,自我暗示的效果会更好 。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