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美绘版)——科学巨擘
ISBN: 9787500791072
张衡 读遍镇上书 东汉年间,南阳县有 个叫石桥镇的地方,张衡 就出生在这个镇上。 张衡的祖父虽然做过 官,但是为官清正,家中 并没有什么财产。等到张 衡亲去世以后,他家的日 子就变得艰难起来。 为了读书,张衡吃了 许多苦头。因为当时还没 有发明纸,字都写在竹片 或木板上,特别有钱的人 家就写在绢绸上面。像张 衡这样的贫家孩子,只能 抱着一捆捆的竹片,一片 一片地读。这种书叫“竹 简”。 那时候,用竹简写成 的一部长书,能装上好几 车,挑好几担。张衡捧在 手里沉甸甸的,一会儿胳 膊就酸了。他还要时刻当 心,不能弄断穿竹简的绳 子。 就这样,张衡读完了 家里的竹简,又到镇上的 亲朋好友家去借。这时候 ,张衡最喜欢文学,遇到 不明白的字和词,就到处 去请教,到了十几岁,他 就能写出一些挺好的文章 了。 张衡把自己的文章给 镇上一些有学问的人看, 请他们指点、批改。人家 又介绍镇上一些人家的书 给他读。没过几年,张衡 就读遍了镇上所有人家的 书。 除了读书以外,张衡 还经常观察工匠们干活。 他在水力鼓风炉旁边,一 站就是半天,把工匠们烧 旺炉火,冶炼铁水,制作 铁器的过程,看个仔细。 要不,张衡就摆弄竹片、 树枝,做出些精巧的小玩 意儿,给朋友玩。 在石桥镇上,张衡算 是一个心灵手巧、有学问 的人了。但是,他一点也 不满足,他要到书多、有 学问的人多的地方去学习 ,要到名山大川去游览, 这在古时候叫“游学”。 有人听说他要出门到 外地去,就劝他: “你在咱们这里已经是 有学问的人了,将来前程 准错不了,何苦还要到外 边去受累呀!” 张衡回答说: “天下大得很,学问也 多得很,我学的东西太少 了,怎么敢说自己有学问 呢?” 游学二京 张衡决定去二京游学 。二京是长安和洛阳的合 称。因为长安是西汉王朝 的都城,洛阳是东汉王朝 的都城。所以,当时的人 们称它们为“二京”。 这一年,张衡告别了 家乡,沿着一条古老的通 道,向西到长安去。 一路上,张衡看到了 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 原,游览了高大的秦始皇 陵和西汉帝王陵墓。望着 这一望无际的平川,和历 史遗留下的古迹,张衡心 潮起伏,感慨万千。 张衡在长安停留了一 年,他四处拜访有学问的 人,听老人讲历史故事, 看商人们做生意,观察老 百姓的日常生活。张衡把 听到和看到的事都记了下 来。 沿着黄河,张衡又来 到了洛阳,通过朋友的介 绍,他参观了全国最高学 府“太学”,并且在这里读 了许多文学、哲学和自然 科学的书籍。 在洛阳,张衡访师问 友,结交了许多有学问的 人。他们有的擅长音乐, 有的会写文章,有的懂得 各类知识。张衡恨不得把 他们的学问都学到手。 崔瑗(yuan)是张衡 的朋友,他把自己在天文 、历法、数学等方面的体 会,全都告诉了张衡。受 崔瑗的影响,张衡也开始 对天文、历法等科学发生 了兴趣。 有一天,崔瑗一大早 去找张衡。他以为张衡准 还没起床,没想到一进屋 ,就看见张衡已经在书案 前认真读书了。崔瑗笑着 问张衡: “平子(张衡的字)真 勤快呀,这么早就读书了 。” “昨晚有个问题没弄懂 ,直到刚才才弄明白。” 张衡回答说。 “什么,你一夜没睡? ”崔瑗吃惊地问。 时间长了,崔瑗就知 道了,张衡对自己不懂的 东西,不论怎样,一定要 弄清楚才肯罢休。他向别 人称赞张衡说: “平子做起学问来,就 像江水日夜奔流一样,片 刻不停啊!” 张衡勤奋好学,很快 成了洛阳城里有名气的人 。有一天,南阳太守派人 来见张衡说: “久闻先生有才气,太 守准备向朝廷保荐您,不 知您的意见如何?” “谢太守好意,我现在 没有做官的打算,请回吧 。”张衡摆摆手说。 官府人转身回去了, 他边走边嘀咕: “别人想当官还没门哪 ,这人竞放着官不做。” 于是,有人就去问张 衡: “先生有做官的机会不 去,不觉得可惜吗?” “不做官有什么要紧? 要紧的是修养品德,研究 学问。” P1-7